1.死亡之湖——羅布泊
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東部的羅布泊,是一塊吸引著中外史學者的充滿著神秘感的、謎一般的土地。
羅布泊位於塔裏木盆地東部,曾是我國的一個湖泊,是塔裏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其發源地為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水流源源不斷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羅布泊海拔780米,麵積2400~3000平方千米,位於我國北麵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這裏是塔裏木盆地的最低處。蒙古語羅布泊意思是:“多水彙入之湖”。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因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也有因位置而得名的,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洛普池等。唐僧印度取經時《大唐西遊記》裏有記載,這裏湖光山色、人丁興旺。
公元330年以前,羅布泊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是著名的“絲綢之路”的咽喉。此後湖水減少,因為湖水改道,樓蘭城也變為廢墟。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才逐漸為人所知。
這裏曾經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已成為一個幹涸的耳狀湖。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為了揭開羅布泊的真麵目,古往今來,無數探險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壯的故事,這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麵紗。有人稱羅布泊地區是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
1972年7月,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的羅布泊的照片上,羅布泊竟酷似人的一隻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對於這隻地球之耳的成因,有觀點認為,這主要是50年代後期來自天山南坡的洪水衝擊而成,但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對此,科學家們眾說紛紜,各執一詞,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準確的科學結論。
羅布泊的消亡與塔裏木河有著直接的關係。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活動像個巨大的吸水鬼,將塔裏木河抽幹了。斷了水的羅布泊也就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幹涸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渾然一體。
羅布泊消失了,這個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實例,警告人們在西部生態脆弱地帶進行開發的同時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首要任務,現在各級政府正考慮在這裏建設綠色生態區。
2.長滿草的湖泊——草海
在我們的印象中,湖泊中當然是湖水了,即使有一些生物也是一些魚類或水草,而且它們隻是占湖泊的一小部分。但是現在我們要介紹的這個湖泊,水中的草本植物特別多,尤其以蒲草長得最為繁茂,這個湖泊也因此而得名,叫作草海。草海又名南海子、八仙海,位於中國貴州省西部威寧縣境內,是貴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海拔2171.7米,麵積45平方千米。
草海以湖麵廣、水草豐茂、盛產魚蝦、多珍奇鳥類而聞名,它以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草海豐富的生物資源。因為湖水較淺、水質良好、透明度大,且湖底又多為淤泥底質,因而水生高等植物種類繁多,各類水生植物幾乎布滿了湖泊。湖中水生高等植物共有20科、26屬、37種,水下生滿了各色各樣的綠色草類,密不見底,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草海成為水禽棲集的樂園,種類多達150種。高原候鳥黑頸鶴,每年都要在這裏越冬。
這裏的氣候溫和濕潤,每到暮春時節,草海周圍便開放著大麵積千姿百態、絢麗動人的杜鵑花,為大地平添了活力與生機。草海湖區周圍地形平坦,土層肥厚,是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農業發達地區。
3.“天湖”——納木錯
“天湖”納木錯可能大家不太熟悉,納木錯又稱納木湖,位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以北,湖麵海拔4718米,湖麵東西長70千米,南北寬30千米,麵積1940平方千米。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據曆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麵,所以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是因為湖麵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錯”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裏海”,意思就是“天湖”。
納木錯是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期發生凹陷形成的高山湖泊,沿湖岸的斷裂構造清晰可見。湖濱東南部為高聳的念青唐古拉山,冰川融水徑流形成的水係呈梳狀排列。湖岸線與山脊走向大致平行,近似楔形,長軸呈北東—南西向延伸。納木錯周圍水草豐美,是優良的天然牧場。湖麵飛禽嬉戲,湖中島嶼眾多,形態各異。湖東南有一座石灰岩構成的半島,藏語稱“紮西多島”,島上怪石林立,奇洞密布。納木錯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