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個員工品德修養的體現,從他的工作態度中可以直接體現出來。品德高尚的員工,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做到以坦蕩的心態去麵對工作中出現的坎坷。他們充滿自信,心裏裝著陽光,這樣的員工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始動力,因為,他們絕不會因為一時的困難而萎靡不振,他們對企業的未來充滿信心與希望,並且會以自身行動來克服困難,任何一個企業領導都會將重任交於這種積極向上、敢於接受困難挑戰的員工。
一個青年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
老人家反問說:“你的家鄉如何?”
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
老人家接著說:“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
後來又來了另一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年輕人回答說:“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
老人家便說:“這裏也是同樣的好。”
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說法不一致呢?老者說:“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職業軌跡。有人成為單位的骨幹(也就是核心員工),受到領導的器重;有人一直碌碌無為,不被人知曉;有些人牢騷滿腹,總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而到頭來仍一無是處……凡此種種,除少數有某些天賦的人之外,大多數人的稟賦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在造就我們、改變我們?是“態度”!是認認真真的工作態度,是求精、求專、求博、用心去工作的態度!態度是內心的一種潛在意誌,是個人的能力、意願、想法、價值觀等在工作中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
概括起來,一個單位裏大致可分為三種人。
第一種人:得過且過。
他們的口頭禪是“那麼拚命幹什麼?大家不是拿同樣的薪水嗎?”這種人上、下班比較按時,做事也較按部就班。但職責之外的事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會主動去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第二種人:牢騷滿腹。
這種人總是悲觀失望,似乎老是在抱怨他人和環境,認為自己工作上的不如意,都是由領導和環境造成的,他們在平時工作中,總是自我設限,使自己的無限潛能無法發揮。他們整天生活在負麵情緒當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而且還會將消極情緒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周圍的人。
第三種人:積極進取。
這種人總是精神飽滿、積極樂觀,對工作、對同事傾注十二分的熱情。在工作中,他們總是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在工作遇到暫時困難和挫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同事們都喜歡和他接觸,盡管他每天忙忙碌碌,但卻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時刻在享受工作的樂趣。
第一種人可能會麵臨失業的危險;第二種人肯定會被解聘;第三種人會發展成為單位的核心員工。事實上,員工與員工之間在競爭智慧與能力的同時,也在競爭態度。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對待工作他是盡力盡心、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態度越積極,決心越大,對工作投入的心血就越多,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回報也就相應地更為理想。尤其像在我們金融業從事營銷、前台、綜合等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職位上,大多數人都可以勝任,能為自己的工作表現增加法碼的也就隻有態度了。這時,態度就是你區別於其他人,使自己變得重要的一種能力。那些慵懶怠惰的人,那些態度上不具備競爭力的人,他們隻注重事物的表象,無法看透事物的本質;他們隻相信運氣、機緣、天命之類的東西,看到他人工作出色,他們就說:“那是天分!”看到別人屢次加薪他們就說:“那是幸運。”發現別人得到重用,他們就說:“那是機緣。”事實上,不管你所工作的機構有多龐大,也不管它有多麼複雜,每個人在這個機構中都能有作所為。而卓越的工作表現,都需要積極的工作態度。當然,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堅持這種態度很不容易,但最終你會發現這種態度成了你個人價值的一部分。而當你體驗到他人對你的肯定給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帶來的幫助時,你就會一如既往地秉持這種態度做事。
態度就是競爭力,積極的工作態度始終是使你脫穎而出的砝碼。擁有它,你將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做得更好,走得更順利。
做對事,做好事
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員工去做,卻收到不同的效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員工之間能力的區別嗎?事實上,決定事情結果的並不一定是員工能力的差別,而往往是他們做事的心態。
在企業裏,一絲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員工的義務與責任,而要將你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除了認真負責,還得盡心盡力。隻有盡心盡力,你才能將你的本職工作完成得更加完美;隻有盡心盡力,你才能在企業中突顯你不可替代的價值,才會獲得更多成功的機遇。
讓我們來看看下麵的故事,它可以精確地體現認真做事與用心做事的不同效果:
肖海大學剛畢業,這天他到一家著名企業去麵試,麵試通知上明白無誤地通知他於上午9點前10分鍾,到公司大樓前廳接待處登記姓名,然後撥通43246人力資源部分機電話,允許後,即可正式麵試。如果遲到,且超過10分鍾的,一律按自動放棄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