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注重能力培養,做到有才1(2 / 3)

知識,會學,更要會用

培根有一句名言,叫做知識就是力量。其實,知識本身並不能產生力量。

一個人能力的高低與強弱,不僅隻看知識量的多少,而且要看知識運用率。沒有知識就談不上能力;擁有知識未必有能力;有了能力,可以判斷他有一定知識。

有一天,小黃鸝鳥向鳥們建議:“我們應該推選一位勇敢的國王來領導大家,誰是鳥類中最偉大的,我們就選它出來當國王!”

鳥兒們都讚成這樣的提議。這時候,一心想做國王的孔雀先開口了:“各位,大家就選我做國王吧!我的羽毛是最美的!”

說著,孔雀就把它那美麗的尾巴炫耀地展示出來。

鸚首先附和,它說:“有這麼漂亮的鳥做我們的國王,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我們就決定選孔雀為我們的國王!”

這時,麻雀卻不讚成地說:“不錯,孔雀是最美麗的,但是,像我們這麼弱小的動物,被人侵襲時,它有什麼能力來保護我們呢?與其選一個美麗的國王,倒不是如選一個在危險的時候能夠挺身救我們的國王吧!”

眾鳥聽了麻雀的話,都點頭讚成。

最後,大家經過投票,選舉了強悍的老鷹為百鳥之王。

這個故事說明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力是製勝的關鍵。

在心理學中,能力主要是指那些可以使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心理特質,如反應速度、記憶力、運行速度、邏輯推理等。

在心理學中,能力概念不同於知識、技能概念。能力是指那些可以使任務得以完成的心理特點,知識則是指認識的結果,知識技能不同於能力。有的人知識掌握得不少,但未形成能力,即所謂的“書呆子”、“字紙簍”。有的人由於某種環境條件的限製,已經掌握的知識雖然有限,但具有潛在的能力,一旦獲得學習機會,就能激發出傑出的才能,脫穎而出。這兩種人在現實中都很常見。

史密斯學習成績出類拔萃,財務、會計等課程門門優秀,投資銀行很需要這樣的人才,而他也希望參加幾家投資銀行的麵試,但他卻接連失敗了。在學校,他確實是位屈指可數的優等生,但不知怎麼偏偏在麵試時怯場,哈佛的口才培養看來沒有在他身上起到良好的作用。

甚至就連那些成績一般的學生都錄用的二流企業,也沒有錄用他。最後在他準備的麵試公司名單上,隻剩下了一家地方城市的公司。由於連續的挫折,史密斯的精神受到很大的打擊。他想,自己的大學時代就是在這個城市的近郊度過的,回到這裏不是也很好嗎?

麵試開始後,史密斯感受這次麵試有一種與以往不同的好氣氛,考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年輕人,而且畢業於與母校有密切關係的大學,所以談起來非常融洽:他想,這次可能差不多了吧!

哪知這時考官發問了:“你想來我們公司的動機是什麼?”

說實話,他本來就沒想到會到這最後一家候選公司麵試,所以準備很不充分,對該公司的內部情況一無所知。慌亂之中他隻能把自己有關投資銀行的知識拿出來應付場麵,這樣他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一席話說完,考官默默地站起來,打開房門,做出一個請走人的手勢:“對不起,我們公司可不是投資銀行,以前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打算成為投資銀行。不過你的發言還真讓我吃了一驚。迄今為止把我們與投資銀行搞混的人你還是第一個。請記住,我們公司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幾家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真不知你是怎麼從哈佛畢業的。”

走出麵試房間已經很長時間了,那位考官的話還在史密斯耳邊回蕩。

類似史密斯等遭遇的哈佛畢業生不少,他們往往也能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工作,但絕對不是如人們想像的是憑了哈佛的畢業證書,就能“混”得好。

實力是你惟一的通行證,也是你最可靠和有效的通行證,意識到這一點,你才能暢行無阻。

所以,你必須要善於將你的學曆轉換成生產力,將所學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去。

當“知識”轉化成“能力”和“智慧”時,才能真正彰顯“知識”的力量或價值。

那些勞動模範、技能人才、藍領精英們,正是通過不斷地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能力,才取得突出的成績,成為優秀員工的代表,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金牌工人許振超就是我們的典型代表。

有一天,青島港務局高主管說,橋吊的張緊液壓裝置壞了,修了一下午都不行。吊車司機許振超在問清情況後開始排查,這兒摸摸那兒看看,過了十幾分鍾,他在張緊液壓站跟前站住了,在反複摸了摸裏麵的兩個溢流閥和前後兩根油管後,他招呼道:“高主管,你來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