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商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幾乎大喊著問:“為什麼?”“為什麼?”老者也生氣了,“做10萬件一模一樣的草帽和10萬個一模一樣的花籃,它會讓我乏味死的。”
商人還是不能理解,因為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許多現代人忘了生命裏除了金錢之外的許多東西。或許,那位荒誕的亞米亞尼老者才真正參悟了人生的真諦,人生需要金錢,更需要快樂,更多的金錢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快樂。
十二名人的第一份工作解讀名人風采與管理之道
名人的第一份工作
隻不過比別人多寫了一點東西,隻不過比別人多說了幾句話,老天卻記在心底。因為這一點和幾句,讓別人對你增加了更多的了解,使你為自己爭取了更多的機會。
送稿生
1940年,一個名叫葛朗華的奧地利青年逃離了希特勒統治下的祖國,逃亡到了美國,曆盡艱辛,最後終於在《時代》雜誌的外國新聞部找到了一份送稿生的工作,每天工作職責之一,便是把作家們的稿件油印,然後送往設在另一棟大樓的外國新聞編輯部。
工作不惜力不偷懶的葛朗華送稿的速度卻總是很慢,因為他一邊走,一邊為這些文章編分章節、插作標題等。等他走到外國新聞編輯部時,也正擬妥一份讓文章更出色的編輯建議。
葛朗華的才華很快在全公司引起注目,多年後,《時代》出版集團出了一位名叫葛朗華的總編。
直發劑
黑人小夥喬治·強生,在一個小理發店裏為人擦鞋,他常聽到一些黑人朋友理發時無意中說的話:“我真希望我的頭發能變直。”
理發師未曾留意的話,喬治·強生記在了心裏。於是,每逢再有來擦鞋的客人,極願與人溝通的喬治除了一些禮貌性的閑聊外,總不忘再加一句:“你是做什麼的?”
終於有一天,喬治在又問到一位來擦鞋的男士時,那位男士回答說他是一位化學家。“化學家是做什麼的?”喬治又問。
“調配一些東西。”麵對這個門外漢,化學家隻好這麼通俗地解釋。“那你覺得你可以調配一種東西讓我的頭發變直嗎?”
那位化學家說:“也許可以試試。”
過了一段時間,化學家再來擦鞋,並帶了一個小瓶液體的製劑,抹上後,喬治的頭發真的變直了。
喬治便與這位化學家聯手,將這項產品瓶包裝後賣給他的一些朋友和一些理發店,並將這製劑命名為“華發”,意即如中國人的直發。後又成立了一個專售“華發”劑的公司,日進鬥金地開始了自己的生意。
王者之心
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王者,但每個人都能擁有顆王者的心。對別人的寬容和豁達換來一份至高無上的榮譽,何樂而不為呢?
亞曆山大大帝騎馬旅行到俄國西部。一天,他來到一家鄉鎮小客棧,為進一步了解民情,他決定徒步旅行。當他穿著沒有任何軍銜標誌的平紋布衣走到了一個三岔路口時,記不清回客棧的路了。
亞曆山大無意中看見有個軍人站在一家旅館門口,於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去客棧的路嗎?”
那軍人叼著一隻大煙鬥,頭一扭,高傲地把這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大帝又問道,“請問離客棧還有多遠?”
“1英裏。”那軍人生硬地說,並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別,剛走出幾步又停住了,回來微笑著說:“請原諒,我可以再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你允許我問的話,請問你的軍銜是什麼?”軍人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大帝風趣地說:“中尉?”
那軍人的嘴唇動了下,意思是說不止中尉。
“上尉?”軍人擺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說:“還要高些。”“那麼,你是少校?”“是的!”他高傲地回答。於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禮。自稱上校的軍人轉過身來擺出對下級說話的高傲神氣,問道:“假如你不介意,請問你是什麼官?”大帝樂嗬嗬地回答:“你猜!”“中尉?”大帝搖頭說:“不是。”“上尉?”“也不是!”
他走近仔細看了看說:“那麼你也是少校?”
大帝鎮靜地說:“繼續猜!”
軍人取下煙鬥,那副高傲的神氣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語氣低聲說:“那麼,你是部長或將軍?”“快猜著了。”大帝說。“殿……殿下是陸軍元帥嗎?”他結結巴巴地說。
大帝說:“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軍人的煙鬥從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麵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饒恕我!陛下,饒恕我!”
“饒恕你什麼?朋友。”大帝笑著說,“你沒傷害我,我向你問路,你告訴了我,我還應該謝謝你呢!”
華盛頓“報仇”
寬容意味著理解和融通,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藥,能化敵意為友誼。
1754年,身為上校的華盛頓率領部下駐防亞曆山大市。當時正值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議員,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據說,華盛頓與佩恩就選舉問題展開激烈爭論,說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話。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將華盛頓打倒在地。當華盛頓的部下跑上來要教訓佩恩時,華盛頓急忙阻止了他們,並勸說他們返回營地。
第二天一早,華盛頓就托人帶給佩恩一張便條,約他到一家小酒館見麵。
佩恩料想必有一場決鬥,做好準備後趕到酒館。令他驚訝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槍而是美酒。
華盛頓站起身來,伸出手迎接他。華盛頓說:“佩恩先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昨天確實是我不對,我不可以那樣說,不過你已經采取行動挽回了麵子。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
從此以後,佩恩成為華盛頓的一個狂熱崇拜者。
愛因斯坦的鏡子
有了正確反映自我的“鏡子”,才能清楚地知道優點是什麼,不足在何處,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做事情,揚長避短。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隻有踩著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麵,我在後麵。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麵,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麵。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醜,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幹幹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幹淨呢,於是就隻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