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下每筆錢的用途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記下每筆錢的用途,清楚地知道哪些錢該花,哪些錢不該花,怎麼花,如何花?看似簡單瑣碎的小事,必將積少成多,為你將來的大事打下堅實的基礎。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是首富,但是他們家族中沒有一個人揮金如土。戴維的祖父老洛克菲勒在他年輕時候就開始記錄個人的收支賬目,每一分錢都要在這個賬目上寫出用途和使用時間,每一筆開支必須有正當而可靠的理由。老約翰在臨死時將他的傳統交給了兒子小約翰·洛克菲勒。小洛克菲勒繼承了父親的光榮傳統,又把它像接力棒一樣傳了下去。

在戴維的記憶裏清楚地記著一件難忘的往事,在他7歲的時候,小約翰·洛克菲勒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間裏,意味深長地說:“戴維,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每周獲得30美分的零用錢,我想聽聽你打算如何處置這30美分。”戴維高興地回答:“爸爸,我想您會同意我花10美分去買我最喜愛的巧克力。另外,我要和哥哥們一樣擁有一個儲錢罐,我每周節省10美分放進去。剩下的10美分我做機動處置,如果到星期六還沒有花出去的話,我可以考慮在做禮拜之前捐給教堂。”

“對你的處理我十分滿意,可愛的孩子。不過,我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在拿到每周零花錢時,附帶一個小本子,你必須在本子上記下每筆錢的用途。”

“爸爸,有這個必要嗎?”戴維·洛克菲勒不解地問道,“您說過這是我的零花錢,我有權自由處理的啊!”

“當然是有必要的,這是你祖父創立的傳統。洛克菲勒家庭的每個孩子都要這樣做的。你在每天花了錢之後,晚上在睡覺之前,記下花錢的原因、數目,並給這筆開銷的必要性做一個合情合理的解釋。這裏麵有一點我想有必要提醒你一下,所有的記錄必須要真實,你知道誠實是最寶貴的。”“爸爸,我記住了。”

“對了,我每周在發給零花錢之前,都要檢查你的花錢記錄本。如果你的記錄令我滿意的話,你會得到一點小小的獎賞,那就是在30美分之外再加上5美分;要是記得模糊不清的話,相應地要將30美分扣為25美分。”戴維少年時所受的“賬目訓練”對他以後的理財生涯受益匪淺。

叫出五萬人的名字

你會發現,牢記別人的名字,並正確無誤地喚出來,對任何人來說,是一種尊重、友善的表現。所以不要認為名字隻是一個代碼,它意味著一種認可和肯定。

吉姆·佛雷10歲那年,父親就意外喪生,留下他和母親及另外兩個弟弟。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很早就輟學,到磚廠打工賺錢貼補家用。他雖然學曆有限,卻憑著愛爾蘭人特有的熱情和坦率,處處受人歡迎,進而轉入政壇。他連高中都沒讀過,但在他46歲那年就已有四所大學頒給他榮譽學位,並且高居民主黨要職,最後還擔任郵政首長之職。

有一次有記者問起他成功的秘訣,他說:“辛勤工作,就這麼簡單。”記者有些疑惑,說道:“你別開玩笑了!”

他反問道:“那你認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記者說:“聽說你可以一字不差地叫出1萬個朋友的名字。”

“不,你錯了!”他立即回答道,“我能叫得出名字的人,少說也有5萬人。”

這就是吉姆·佛雷的過人之處。每當他剛認識一個人時,他定會先弄清他的全名、他的家庭狀況、他所從事的工作,以及他的政治立場,然後據此先對他建立一個概略的印象。當他下一次再見到這個人時,不管隔了多少年,他一定仍能迎上前去在他肩上拍拍,噓寒問暖一番,或者問問他的老婆孩子,或是問問他最近的工作情形。有這份能耐,也難怪別人會覺得他平易近人,和善可親。

米開朗基羅改雕像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我們很糊塗,並不是因為我們不聰明而是隻緣身在此山中。跳出自我設定的條條框框,你會發現裏麵的自己多麼幼稚可笑!

有一塊上好的雕刻石材卻被一名拙劣的雕刻師給鑿壞了。他在應該是雕人物腿的部分誤鑿了一個洞,於是這塊不可多得的大理石就被遺棄在一個教堂裏了。

有一天,有人請來了米開朗基羅。他們認為,隻有他可以運用這塊大理石石料,並且能運用地非常出色。米開朗基羅看了看這塊石頭,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可以雕出美麗的人形,隻要調整姿態遮掩住被破壞的部位。米開朗基羅決定雕刻手上拿著彈弓的年輕大衛。幾星期之後,米開朗基羅完成得差不多了,在作最後的修飾。一天,該市的市長進入工作室。他自以為是行家,仔細地品鑒了這項作品,最後他告訴米開朗基羅,雖然這是了不起的傑作,但是鼻子太大了。

米開朗基羅知道市長正好站在大雕像的正下方,因此視角不正確。他不說一句話,隻是招呼市長隨他爬上鷹架,到達鼻子的部位,他拿起刻刀和木板上的一些碎大理石,市長站在下麵的鷹架上。米開朗基羅開始用刻刀輕輕敲著,讓手上搜集來的石屑一點一點掉下去。

事實上他沒有改動鼻子,但是看起來好像在努力修改,幾分鍾裝模作樣之後,他站到一邊說:“現在看看吧!”

市長回答:“我比較喜歡這樣,你讓它栩栩如生了。”

推銷員和IBM創始人

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不僅僅是言傳,更在乎的是身教。讓你領會其中的精神實質,從而得心應手地去應付各種情況,這才是真正地用心教,而不是用聲吼。

1895年10月的一天,一個年輕人來到了美國現金出納機銷售總公司,他找到了公司營業處的負責人約翰·蘭奇先生。

他向約翰·蘭奇先生表示說:“我……我希望能成為貴公司的一名推銷員。”

“噢!你先試試吧。”約翰·蘭奇先生沒有與他說太多的話,隻是讓他去倉庫領了幾台出納機。

兩個星期過去了,年輕人走街串巷,可是一台出納機也沒賣出去。他隻好又來到約翰·蘭奇的辦公室,希望這個前輩能夠給他一些指導。“哼,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幹推銷的那塊料。瞧你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還不趕快給我從辦公室裏滾出去!你呀,老老實實回去好好學學吧。”沒想到約翰·蘭奇竟然劈頭大罵。

年輕人身材高大,而此時卻被罵得無地自容。不過,他並沒有絲毫的不滿,隻是默默地站在那裏……最後,約翰·蘭奇沒有再發脾氣,而是和藹地說:“年輕人不要太著急了,讓我們來好好地分析一下,為什麼沒有人買你的出納機呢?”

約翰·蘭奇像換了一個人,他請年輕人坐下,接著說:“記住,推銷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零售商都願意要出納機,他們就會主動購買,就用不著讓推銷員去費勁了;如果每個推銷員都能輕而易舉地把商品推銷出去,那也是不正常的。推銷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你認真學習和思考。這樣吧,改日,我和你走一趟。如果我們倆一台出納機都不能賣出去,那咱們倆都得回家了!”

幾天後,約翰·蘭奇帶著年輕人上路了。

年輕人非常珍惜這個寶貴的機會。他認真地觀察這個老推銷員的一舉一動。在一個顧客那裏,約翰·蘭奇耐心地為客戶講述出納機的用處與好處,他說:“買一台出納機可以防止現金丟失,還能幫助老板有條理地保管記錄,這不是很好嗎?再有,這出納機每收一筆款子,就會發出非常好聽的鈴聲,讓人心情愉快……”顧客微笑著傾聽他的講述,最後竟然真得買下了一台出納機。

年輕人睜大眼睛看著一筆生意就這樣談成了。

後來,約翰·蘭奇又帶著這個年輕人到其他幾個地方推銷出納機,也都一一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