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生物的起源(1 / 3)

生物是怎樣起源的呢?關於這個問題,曆史上出現過各種解釋,有主張一切生物來自神創的“神創論”;有認為生物是由某種“活力”的激發而產生於死物的“活力論”或“自生論”;有提倡“一切生命來自生命”,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宇宙空間其他天體飛來的“宇宙生命論”;還有堅持生物隻能由同類生物產生的“生源論”等等。隨著辯證唯物主義宇宙觀的發展和自然科學的進步,實踐和理論都已證明了這些觀點的謬誤。地球上存在著形形色色、種類繁多的生物它們存在於諸如嚴寒的極地和高山、熱帶的叢林、荒蕪的沙漠、較深的海洋。在生物調查還很不全麵的前提下,根據調查:目前已知有三十多萬種植物,一百五十萬種動物,十萬種微生物。隨著生物學的發展,逐年都有新種發現,每年五千種植物,一萬個新種及亞種的動物被發現。

動植物起源的神話傳說

在原始漁獵和采集經濟時代,人類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還不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和氏族集體嚴格區別開來。人們往往認為周圍的動植物也像自身一樣具有知覺、感情和生活曆程,特別是對於那些同人的生活、生產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動植物,則運用形象化的幻想手法去說明它們的來源或特征,這便是動植物起源神話的原因。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神話作品中,單獨講述動植物起源的神話比較少見,大多作為局部的情節存在於一些原始神話和創世史詩之中。如在布依族的神話史詩《開天辟地》中講森林和珍禽異獸是由翁戛神的頭發和身上的虱子變的。《誇父神話》中講桃林是誇父在逐日途中渴死後棄下的手杖變成的。

這一類神話認為動植物是由神體的某一部分或神的器物變化而來的。此外,有的神話認為動植物是神創造的。如彝族史詩《勒俄特依》講阿俄暑補神到人間創造生物,他把三種樹栽在地上,從此,有了樹;他把花鹿放在森林裏,從此,有了動物。還有一些神話認為神、人、動植物是互生的。這種由植物生人、人生動物、動物生人或植物生動物等起源說都反映了在原始人的觀念裏,神、人、動物、植物之間是沒有明顯界限的。人們在和自然界接觸中逐漸對自然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動植物傳說比神話更富有社會性,它們往往是借解釋某些動植物的由來和特點,越來越多地融進社會內容和人們的愛憎褒貶態度。

生命的產生過程

恩格斯曾經提出:“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過化學的途徑實現的。”目前,探索生命起源的科學家們通過生物學、古生物學、古生物化學、化學、物理學、地質學和天文學等方麵的綜合研究,證明了恩格斯這一預見的正確性。我們已知道化學分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兩種,生命是有機質,必然是通過有機化學實現的。宇宙大爆炸產生了宇宙後,銀河係、太陽係、地球相繼形成。當地球這個星體穩定後漸漸冷卻,地表開始劃分出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那時大氣圈中沒有氧氣,宇宙紫外線輻射是產生化學作用的主要能源,化學反應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斷地進行著。由於缺氧,合成的有機分子不會遭受氧化的破壞,得以進化出具有生命現象的物質,最終產生了生命。

根據推算,生命的產生過程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原始海洋中的氮、氫、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氯化氫、甲烷和水等無機物,在紫外線、電離輻射、高溫、高壓等一定條件影響和作用下,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及單糖等有機化合物。科學家們所做的模擬試驗也表明,無機物在合適條件下能夠變成有機物。第二階段,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物在原始海洋中聚合成複雜的有機物,如甘氨酸、蛋白質及核酸等,被稱為“生物大分子”。第三階段,許多生物大分子聚集、濃縮形成以蛋白質和核酸為基礎的多分子體係,它既能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營養,又能將廢物排出體係之外,這就構成原始的物質交換活動。第四階段,在多分子體係的界膜內,蛋白質與核酸的長期作用下,終於將物質交換活動演變成新陳代謝作用並能夠進行自身繁殖,這是生命起源中最複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技術改造構成的生命體,被稱為“原生體”。這種原生體的出現使地球上產生了生命,把地球的曆史從化學進化階段推向了生物進化階段,對於生物界來說更是開天辟地的第一件大事,沒有這件大事,就不可能有生物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