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海拔3776米,聳立在日本本州中部山梨、靜岡兩縣交界處。熔岩流、火山灰和火山沙礫堆積形成它的主體部分,深約220米的火山口像一隻大缽盂,被人們尊為“禦缽”。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它東距東京約80千米,麵積為90.76平方千米。整個山體呈圓錐狀,一眼望去,恰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富士山四周有劍峰、白山嶽、久須誌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等“富士八峰”。
火山爆發的情景是極其壯觀的,火山在日本常被人視為神山、聖山。尤其是富士山更被人們視為民族的象征,被奉為“聖山”,是平安吉祥的象征。富士山是一座比較年輕的休眠火山。火山噴發留下了無數山洞,有的山洞至今仍有噴氣現象。最美的富嶽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鍾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在山頂看日出、觀雲海是世界各國遊客來日本必不可少的遊覽項目。
富士山是一坐標準的圓錐形火山。美麗的錐形巔峰終年覆蓋積雪,昂然挺立在天地之間,神聖莊嚴,挺拔秀氣。山頂平坦,海拔2900米以上都覆蓋著火山熔岩、火山砂,無叢林又無泉水,十分荒涼,僅有一條登山者踩出的彎彎曲曲的小路。海拔2000米以下的地方,則遍布密密紮紮的叢林,還有廣闊的湖泊和飛瀉而下的瀑布。
每年三、四月,富士山漫山遍野盛開著一叢叢、一堆堆櫻花,豔麗多姿,姹紫嫣紅,香飄數裏;夏天,滿山翠綠,山頂許多積雪融化,是登山頂觀日出的最好季節;秋天,天高氣爽,山穀到處是紅葉,別有一番醉人的情趣;冬天,冰封雪凍,一片北國風光。所以說富士山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探訪。
從山腳到山頂,一路上忽而狂風暴雨,忽而風和日麗,溫度相差數10度,風雲變幻莫測,但登山者卻樂此不疲。更有許多人為了在日出前登上山頂迎接朝陽,手執手電星夜行軍。人們還喜歡沿火山口外緣環行,戲稱為“沿著一隻大碗的邊緣散步”。
富士山是休眠狀火山,在曆史上它已噴發過上百次。距今約70萬~20萬年前,在現今富士山附近,火山活動相當頻繁,相繼出現了小禦嶽、箱根和愛鷹三個火山口,開始了持續的火山噴發。直至距今20萬年前,小禦嶽和愛鷹火山才停止噴發,成為沉睡的死火山,隻有箱根火山還在斷續噴發。
約在距今10萬年前,隨著箱根火山的噴發,在小禦嶽火山南側山腰處出現了古富士山火山的猛烈噴發,反複噴出大量的火山灰、碎石和熔岩。噴出的火山灰在幾百千米以外的東京也落下了厚厚的一層,最後幾乎把原來的小禦嶽火山全部覆蓋住了。
距今約11000年前,古富士山火山由橫式噴發變為大量熔岩流的噴溢,熔融的岩漿奔流、堆積,形成了現代富士山的骨架。直至距今2200年前,富士山的頂部停止了熔岩流的大規模噴溢。
從公元781—1707年的926年間,富士山共噴發過十次,每次的噴發物都呈環形堆積在山體周圍,形成較勻稱的圓錐狀,湧出的熔岩流把原來山腳下的大湖分割成為幾個小湖——富士五湖(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木棲湖)。記載中最後的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12月的富士山“寶永火山”爆發,噴出的火山灰總量達13億噸,噴出的岩漿淹沒了兩座較老的火山,形成了今日的錐形巨峰。最近科學家用最新的技術對富士山進行測試,發現“富士山還活著”!每年仍有10次左右的“火山性地震”發生,隻是震源較深,才沒有造成火山噴發。但許多地方仍在向外噴出高達80度C的熱氣,一切跡象都表明,它可能會再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