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我們的理解中,“無底洞”就是指特別深、沒有底的洞。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中,有描述孫悟空在陷空山無底洞大戰黃毛老鼠精的故事。在《山海經·大荒東經》裏麵也記載著:“東海之外有壑”。
《列子·湯問》中道:“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裏,有大壑焉,實誰無底之穀,其下無底,名回歸墟。八”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減焉。”意思是說,渤海的東邊,有一個無底洞,名字叫“歸墟”,不論是天上的雨水,還是地上的河水,全都流進了歸墟,卻永遠也灌不滿。
《西遊記》是一部神話小說,說的無底洞隻是神話故事。《山海經》和《列子》記載的無底洞,人們又沒有辦法考證是真是假。按理說,咱們人類居住的地球是圓的,是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組成,不會存在什麼無底洞。
那麼,地球上到底有沒有無底洞呢?實際上,地球上還真的存在“無底洞”。
這個無底洞在希臘亞各斯古城的海濱。它靠著大海,每當海水漲潮的時候,洶湧的海水就會排山倒海一樣“嘩嘩嘩”地朝著洞裏邊流去,形成了一股特別湍急的急流。
據估計,每天流進這個無底洞的海水足足有3萬多噸。可令人奇怪的是,這麼多的海水“嘩嘩嘩”地往洞裏邊流,卻一直沒有把它灌滿。所以,人們曾經懷疑,這個無底洞會不會就像石灰岩地區的漏鬥、豎井、落水洞一類的地形呢?那樣的地形,不管有多少水都不能把它們灌滿。不過,這類地形的漏鬥、豎井、落水洞都會有一個出口的,那些水會順著出口流出去。可是,希臘亞各斯古城海濱的這個無底洞,人們尋找了好多地方,做了各種各樣的努力,卻一直沒有找到它的出口。
1958年,美國地理學會曾派出一個考察隊,來到希臘亞各斯古城海濱,想揭開這個無底洞的秘密。
考察隊員們采取這樣的辦法:他們先把一種經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放在海水裏,然後看著這種染料是怎麼隨著海水一塊兒流進無底洞裏邊去。接著,考察隊員們趕緊分頭去觀察附近的海麵和島上的各條河流、湖泊,看看有沒有被這種染料染出顏色的海水。可是,考察隊員們費盡了力氣,察看了所有的地方都沒有發現被染料染了顏色的海水。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說是海水的量太大,把有顏色的海水稀釋得太淡了,讓人們根本看不出來嗎?或者真的存在所要找的“無底洞”,把染色的水給吞沒了?
過了幾年以後,考察隊員們研究製造出來一種淺玫瑰色的塑料粒子。這種塑料粒子比海水稍微輕一些,能夠漂浮在水麵上不沉底,也不會被海水溶解了。考察隊員們又來到希臘亞各斯古城海濱的那個無底洞。他們把130公斤的塑料粒子都倒進了海水裏。工夫不大,這些塑料粒子就順著海水流進了無底洞。考察隊員們心想:“現在,哪怕隻有一粒塑料粒子在別的地方冒出來,我們就可以找到‘無底洞’的出口了,就可以揭開這個‘無底洞’的秘密了。”
但是,結果又怎樣呢?考察隊員們發動了好多人,在各地水域裏整整尋找了1年多的時間,一顆塑料粒子也沒有找到。那麼,這麼多的海水流進無底洞,最後究竟流到什麼地方去了呢?這個無底洞的洞口究竟在什麼地方呢,一直到現在,它還是一個謎!可能的一種解釋是,它們流入了地殼底層的深處,很大容量的洞中或地殼的縫隙裏,被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