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爾街,收入最高的人常常並不是基金經理,而是銷售。當少有人能真正戰勝市場,資產管理公司推出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無法證明孰優孰劣的時候,那些能把產品銷售出去的人變成了真正的王者。但遇到裁員,往往第一個被裁的也是銷售交易部的員工。外資行非常現實,有時候去年才擴張的部門,今年就有可能被裁員。
投行完整的升遷架構是:助理——經理——高級經理——總監[s52],在外資則通常是分析員(analyst)——經理(associate)——助理董事(assistantdirector)——董事(director)——董事總經理(managingdirector)。對於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員來說,最傳統的路就是在一步步晉升,從區域經理到部門負責人,再到CMO,然後是公司副總,最後是總經理。很多公募基金的總經理是市場總監出身。當然,往金字塔尖走的人是越來越少的,更多人選擇轉行或創業。有轉到私募基金做負責市場的合夥人的,有成立第三方理財公司的,還有到私募股權基金負責市場銷售的,更有選擇去信托公司的。相對近幾年才風生水起的私募股權基金,公募基金畢竟已經發展了數年,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市場銷售模式,因此將一個相對成熟的行業的銷售方式和經驗帶到一個相對不成熟的平台,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券商機構銷售[s53]
就拿券商機構銷售來說。券商機構銷售的工作內容包括:為研究部門提供信息,提出觀點,銷售部門選擇最有價值的信息和股票提供給客戶。銷售們需組織分析師路演,上市公司調研,邀請並組織投資策略會議等。在公司投行部門有股票發行的時候,機構銷售部門也需要配合——組織機構投資者參與,幫助銷售股票。機構銷售們需要和所負責的客戶保持密切聯係,為公司爭取傭金分倉和排名。
機構銷售部門早上需要和投研部門一起開晨會,在此之前需要對財經新聞和重要事件有所了解。在研究部門的同事就自己覆蓋的股票發表觀點的時候,機構銷售們需要從客戶角度提出問題,獲得更多信息和解答。然後密切關注市場,看盤,和分析師交流,一個有經驗的銷售會從中發現一些真正被低估的機會,最值得向客戶推薦的股票推薦。這是一個券商機構銷售的真正價值所在。
QS,某券商機構銷售,入行三年,年收入200萬。QS原來任職於國資委,在資本市場部門工作的時候,受2007年牛市的吸引,進入證券公司做機構銷售,在當時很不為父母理解。
作為新人,他第一年的工資是6000元/月,這比他原來的收入還要低很多。但是對資本市場的看好加之對證券投資的喜愛,他在衡量多方因素後還是做出了跳槽的決定。QS是個思路清晰、做事情很講方法的人。雖然入行比較晚,但憑借在政府部門多年鍛煉的服務意識和綜合能力,他很快上手,第二年即上了新財富榜單。當然,與研究員不同,新財富排名對機構銷售的收入影響不大,決定他們收入高低的還是來自客戶的傭金分倉。第二年,他的收入是50萬,第三年是150萬,第四年是200萬。雖然他在國資委的經曆給他的職業轉變是加分的,但他的收獲更多還是源自付出。
QS的每天工作內容如下:6點半起床,7點聽新聞,8點半開晨會,看三大報。9點開始給團隊開會,布置一天的工作。然後做當天的客戶拜訪和路演。這一天,他去了三家基金公司。結束後還要組織行業交流會,之後還得趕去某基金做一對一交流,會後組織打籃球。回家前接到期貨公司的電話,根據要求晚上要把報告寫好。當然,晚間新聞也是必須要聽的。
私募股票基金營銷
有很多私募基金實際就是基金管理人彙集一些朋友的錢和自己的錢一起管理,盤子不大,也不需要通過渠道。而陽光私募基金的門檻意味著其客戶隻能是來自於銀行和券商渠道的高端個人,依靠渠道推動。銀行渠道則依據各私募基金的投資運作情況、產品申贖情況32等,在各私募基金間進行配置調整。因此,私募基金裏的市場負責人最重要的職責是對渠道進行銷售,管理和推動。崗位職責中另外重要的兩項是營銷活動策劃組織和高端客戶服務。
私募基金的市場營銷負責人多數仍然來自於營銷套路和渠道公關已經相對成熟的公募基金人士。但是,私募股票基金業績報酬和營銷活動的方式都與公募不同。公募基金畢竟資產管理規模龐大,即使市場不好,對基金市場營銷人員的基本收入仍然很有保障。而私募基金除了一些實力雄厚的外,大部分風險很大。
K是某私募基金市場總監,他是公司負責公關,市場,和投資者打交道的主要角色。K每天需要管理自己的部門,也需要和銷售總監,產品部門和公司總經理溝通協調工作安排。每天都有不同的會議安排,內容涉及到論壇組織、公司品牌戰略。在發布新產品的時候,他需要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去做路演,曾經15天跑了13個城市。這樣的工作就如同公募基金裏的渠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