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事情有違他意時,他會滿嘴髒話,與裁判爭吵,扔掉球拍。他不止一次用球拍猛擊網柱,直到球拍碎裂。他的脾氣非常暴躁,自己也不去加以控製,有時甚至還未開賽就抱怨不休,因此他開始輸掉原本可以取勝的比賽。
有一天,他父親來觀看他的比賽。剛開始,波格又開始發脾氣了:大吼大叫,咒罵,扔球拍,衝觀眾吐口水。父親目睹到這些可憎的行為時忍無可忍。十分鍾後,在比賽間隙,他父親突然起身,走進球場,向觀眾宣布:“比賽到此為止。我兒子棄權。”說完來到兒子麵前,奪過球拍,嚴厲地說:“跟我走。”
一到家後,父親把波格的球拍鎖進儲藏室,語氣堅定地對他說道:“球拍要在儲藏室存放六個月。六個月後,你才能重拾球拍,就這樣。”波格驚呆了,因為網球是他的生命和所有的激情,要等六個月才能碰球拍,對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六個月就好比六年。六個月不碰網球,他覺得生活中沒有任何樂趣了。
六個月後,父親從儲藏室拿出球拍,遞給兒子,說:“今後,如果我聽到你說一句咒罵的話。再看到你怒摔球拍,我就把它永遠拿走。要麼你控製脾氣,要麼我為你控製球拍。”
能再打球,波格欣喜若狂,他傾注了比從前更多的熱情,他也學會了控製情感,再也不像過去那樣愛衝動、愛生氣了。無論是一場輕鬆賽事的第一分,還是激烈緊張決賽的最後一分,他的表情和態度都毫無二致。他完全控製住了自己的情感。不到十五歲,他便擊敗了許多職業球手;十六歲時,他便奪得全歐洲職業網球錦標賽冠軍。後來,他總共奪得了十四個錦標賽冠軍,其中包括六次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五次溫布爾登草地網球錦標賽冠軍。
波格在他的父親禁止他打球的日子裏,他學會了控製情感,哪怕在最緊張的時刻,他也處之泰然。這樣的心態讓波格登上了一個網球運動員渴望達到的事業巔峰。在一次記者采訪中,波格心悅誠服地承認,學會控製情感後,即使不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也是他的網球生涯的轉折點。因為他學會了控製情感,使他從一個瀕於崩潰的抱怨者,轉變為一個即使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刻,也能夠保持冷靜的勝利者。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提升應對挫折的能力,從而使自己的情緒納入理性的軌道;學會調節自己的控製力,弱化情緒爆發的機製,做好自己情緒的主人。
8死 灰 複 燃
在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做範雎,他是魏國大夫須賈的家臣。
有一次,範雎和他的主人須賈一起出使齊國,齊王覺得範雎很厲害,在須賈手下做一個家臣實在是太委屈了,於是就想請範雎留在齊國做官,還送了範雎很貴重的禮物,但是範雎一心隻想留在魏國,於是就拒絕了齊王的請求,並且退回了齊王的禮物。
回國以後,須賈就把這件事如實地報告給了魏國的宰相魏齊。魏齊大怒,認為範雎私通齊國,向齊國出賣了魏國的情報,於是便派人把範雎抓進了大牢,對他嚴刑逼供,範雎抵死不招,捍衛自己的清白,於是被打得昏死過去幾日。
魏齊見到範雎昏死過去還不解恨,於是就讓人用破葦席把範雎裹起來扔到廁所裏去。
範雎氣得對魏齊破口大罵,然後對他說:“你現在把我當成灶裏麵的死灰,但是你不知道嗎,隻要遇到合適的機會,我還是會死灰複燃的!”
魏齊聽到這句話以後哈哈大笑,說道:“你要是能複燃,我就撒泡尿澆熄你!”於是,就往範雎的身上撒尿,還讓眾人們也一起往範雎的身上撒尿,一邊撒還一邊笑。
好在範雎命不該絕,他又清醒了過來,賄賂了一個獄卒,讓其把自己弄回家去,他對獄卒說:“我活不成了,想死在家裏,不想成為孤魂野鬼。如果你可以送我回家,那我就把我的金子都給你。”於是,範雎才艱難地回到家裏。
範雎害怕魏齊還有後招,於是便求人把自己送到了自己的朋友鄭安平家裏,然後吩咐家人給自己辦喪事。
魏齊回到家裏想想範雎的話還是覺得很害怕,於是便派人去看範雎是不是真的死了,直至看到範家人在辦喪事以後他才放心了。
而範雎則在自己的朋友家裏養好了傷,然後改名換姓逃到了秦國。
範雎化名“張祿”,依靠自己的才能在秦國成為一個大官,在秦王麵前說話很有分量。
有一次,魏國聽說秦國想出兵攻打魏國,於是就派大夫須賈出使秦國,請求秦王不要攻打魏國。
這時候,須賈才驚奇地發現在秦王麵前很受寵的“張祿”居然就是範雎,然後就向範雎求助。
範雎哈哈大笑,然後讓須賈去和魏王說,隻要能夠送上魏齊的人頭,他就可以讓秦王不攻打魏國。
結果魏王果然信以為真,把魏齊給殺了,範雎也終於報了自己的仇。
範雎在看著魏齊的人頭的時候哈哈大笑,說道:“我現在的確是死灰複燃了,你再撒泡尿來澆熄我啊!”
可是,魏齊已經變成一顆沒有生命的頭顱了,再也不能侮辱範雎了。
魏齊是一個極不冷靜的人,他隻不過是憑著齊王給範雎送禮,就認定範雎通敵賣國,出賣了魏國的情報,損害了魏國的利益,於是大怒,不僅對範雎進行嚴刑拷打,還做了很多侮辱範雎人格的事情,最後自己卻落得一個很不好的下場。
古語常說:“萬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就是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太絕,否則會惹下一些大仇敵,弄個不死不休的下場,就好像魏齊一樣,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被人給害了。
我們應該寬容大度一點,這樣才能有快樂的人生!
9刑場上的傳教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傳著這樣一個謠言,說德國人正在唆使黑人起來叛變。有人控告勞倫斯·瓊斯在發動族人的叛變,因為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麵聽見勞倫斯·瓊斯對聽眾大聲地喊道:“生命,就是一場搏鬥!每個黑人都應該穿上自己的盔甲,以戰鬥來謀求生存和發展。”
被激怒的白人青年便衝出來將傳教士勞倫斯·瓊斯緊緊捆住,拖到一英裏外的荒野上,將他吊在一大堆熊熊燃燒的幹柴之上,準備燒死他。這時,有人叫道:“在燒死他之前,讓這個多嘴多舌的人說說話。”
勞倫斯·瓊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著繩圈,開始宣傳他的思想。他說他畢業於艾奧瓦大學,在音樂方麵很有天賦。畢業後,他可以進入一家酒店工作,但他放棄了。也有一個有錢人願意資助他繼續學習音樂的計劃,但是也被他拒絕了,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崇高的理想。他受到布克·華盛頓的影響,決心獻身於教育事業,去教育那些因貧窮而無法接受教育的黑人孩子。為了自己的理想,他回到了貧瘠的南方——密西西比州傑克鎮以南25英裏的一個小地方,將自己的手表當了165美元,在樹林裏用樹樁當桌子,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
勞倫斯·瓊斯麵對憤怒的人群,講述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奮鬥曆程,自己深愛的教育事業,但是他絲毫沒有表現出麵臨死亡的恐懼,更沒有為自己求情。他麵對的似乎不是要殺害自己的仇人,而是自己的朋友,而他隻希望這些人能了解自己的理想。
後來有人問勞倫斯·瓊斯,還恨那些想吊死和燒死他的人嗎?他回答說,自己太忙了,有太多的理想需要去實現,根本沒有時間去恨別人。他已經將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一些超過他能力的偉大的事業上了。
那些憤怒的人們終於漸漸平息了下來,最後,人群中有一個曾經參加過南北戰爭的老兵說:“我相信他說的是真話,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們弄錯了,我們應該幫助他而不是吊死他。”說完,老兵摘下自己的帽子,在人群中傳來傳去,在這些準備把這位教育家燒死的人群裏,募集到524美元,把它交給了瓊斯。
當別人傷害了你的同時,你反過來仇恨他,實際上是又加大了對自己的懲罰。有位哲人曾經說:“懷著愛心吃青菜要比帶著憤怒吃海鮮強得多。”如果我們的對手知道因對他的仇恨而消耗我們的精力,使我們精疲力竭、未老先衰,難道他不會拍手稱快嗎?
當然,要寬恕一個侮辱過自己或傷害過自己的人,談何容易?寫過不少美妙幻想兒童故事的英國學者路易斯小時候常受凶惡的老師侮辱,心靈深受創傷。他幾乎一生不能寬恕這位傷害過自己的老師,且又因為自己不能寬恕而感到困擾。然而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寫信告訴朋友道:“兩三星期前,我忽然醒悟,終於寬恕了那位使我童年極不愉快的老師。多年來我一直努力想做到這一點,每次以為自己已經做到,卻發覺還須再度努力一試。可是這次我覺得我的確做到了。”
和其他許多壞習慣一樣,仇恨的習慣是難以破除的。我們通常要把它粉碎很多次,才能最後把它完全消滅。傷害愈深,心理調整所需要的時間就愈長。可是久而久之,總會慢慢地把它消滅。
法國19世紀的文學大師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要懂得寬恕別人,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