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理見宣傳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就在電視上公告說:“鑒於大家的強烈反對,本公司決定取消在富士山上撒咖喱粉這一活動。”市民們紛紛拍手相慶,很多人因為這一事件而記住了這個品牌。
結果,這個品牌的咖喱粉在日本熱賣,連續幾年蟬聯咖喱粉銷售的榜首。
這位新經理無疑是聰明的,沒有花費太多的廣告費,卻讓自己的公司大大地出了一次名。
如果那位新經理不懂得變通,不懂得製造一個熱點、焦點來使自己的公司出名,不僅公司產品的銷售量上不去,自己也將麵臨被解雇的危險。他的靈機一動不僅救了公司,也給他自己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但是這種幸運不是從天上憑空掉下來的,是他變通的結果。如果他的腦袋很僵化保守,怎麼可能會想出這麼好的辦法呢?
由此可知,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時時都需要變通,想事情的時候換個想法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
9向和尚賣梳子
一個公司想在眾多銷售員裏提升一個人為銷售經理,於是給銷售員們進行了多次考核。其中的3位經過層層的考試以後依然難分伯仲,所以公司決定給他們加試一場。
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加試的題目冥思苦想了很久,最後終於敲定了一個看似很折磨人的題目:向和尚賣梳子。
3個銷售員看到這個題目以後麵麵相覷,都非常驚訝。眾所周知,和尚是沒有頭發的,那麼他們怎麼會需要梳子呢?怎麼才能把梳子賣給他們呢?
3個銷售員帶著幾分無奈、幾分困惑分別走進了3座寺廟。
第一個銷售員在寺廟裏轉了一大圈也沒有想到什麼好方法,這時遇到一個小和尚。這個小和尚因為頭皮很癢,就在太陽底下抓頭皮。銷售員看了以後靈機一動,對小和尚說:“小師傅,你這樣抓頭皮很不衛生,容易感染疾病,但是如果你用梳子就好多了。我這裏有一把梳子,很便宜的,物美價廉,很合適你用……”這個優秀的銷售員利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給小和尚講了一大堆道理,結果小和尚興高采烈地買了一把梳子,銷售員完成了任務,就很開心地複命去了。
第二位銷售員進了寺廟以後,經過認真地觀察,發現有一些香客進香的時候頭發很亂,於是就找了這間寺廟的方丈出來,對方丈說:“方丈,你看,進香的香客裏麵有很多頭發不整齊,這樣簡直就是對佛祖的褻瀆啊!在進香的時候怎麼可以這麼不注意儀容呢?我這裏有一些梳子,如果您買幾把放在這裏,可以讓香客們都梳好頭再進殿,這樣是對佛祖的恭敬啊!”方丈聽了這位優秀銷售員的舌燦蓮花之後為之所動,買了10把放在佛殿門前供香客梳頭用。第二位銷售員完成任務以後也開心地回去複命了。
第三位銷售員在寺廟裏轉了一圈之後,找到方丈,並對他說:“你們的寺廟這麼有名,來的香客這麼多,可以開發一下紀念品啊!我這裏有一些精致的梳子,你們可以找名人寫上字或者雕上一些你們寺院的特色,然後高價賣給香客,這樣多好啊!”方丈被這位優秀的銷售員說動了,買了1 000把梳子。第三位銷售員也興奮地走了。
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第三位銷售員做了銷售經理,因為從一件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中看見商機,是公司需要的銷售人才。
向和尚賣梳子是一件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故事中的3位銷售員都找到了商機,完成了任務,他們都不愧是優秀的銷售員。
然而雖然他們都開動腦筋完成了任務,但是反映出來他們3個人的能力卻是不同,眼光境界也不同。
第一個人完全沒有想到梳子除了梳頭以外還有什麼用處,完全是用自己的一張嘴“哄騙”了一個小和尚。
第二個人也沒有走出條條框框,雖然賣了10把梳子,但是也沒有擺脫“用梳子來梳頭”這一思維定式。隻是讓買梳子人不是為了自己梳頭,而是給別人梳頭,所以取得的成果也不大。
隻有第三個人完全摒棄了成規,把梳子不再單獨看成一把梳子,而是看成一件商品,一件紀念品,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隻有變通才能取得成功,你越懂得變通,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10一個聰明的喜劇演員
巴黎是一個浪漫之都,也是一個文藝之都,它那濃鬱的文化氣氛孕育了很多藝術家,讓巴黎的人們都帶上了浪漫的氣質。
雷諾是一個有名的喜劇演員,他常常給大家表演喜劇,也常常帶著歡樂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他總喜歡在生活中創造一些小意外,讓大家開懷一笑。所以,他無論是在舞台上還是在舞台下都很成功。觀眾們喜歡他,朋友和家人們也很喜歡他。
一次,他獨自到鄉下遊玩,放鬆一下心情,並且尋找一些可以搬上舞台的素材。他在鄉下玩得很開心,也找到了一些貼近生活的喜劇素材。
但是當他的旅程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他忽然收到了家裏的電報,他的爸爸病危,可能撐不了多長時間了,讓他立即趕回巴黎。
心急火燎的雷諾立即趕到火車站去買票,但是因為太著急了,匆忙間丟了自己的錢包,隻有不多的一點零錢還留在他的衣兜裏,但已經不夠買回巴黎的火車票了。
雷諾遇到這樣的不幸的事情以後並沒有悲觀失望,反而發揮他的喜劇天分突發奇想,想用一個非常出人意料的方法回巴黎。
他用剩下的不多的錢買了一個信封和兩瓶酒,並在那兩瓶酒的酒瓶上分別寫上“給國王喝的毒酒”和“給王後喝的毒酒”,然後把他的窘迫情況和急需回家的理由在信裏詳細敘述,把信寄給國王。
雷諾把信寄出以後故意讓警察們看見自己帶著的“毒酒”。警察們看到這兩瓶毒酒以後非常吃驚,把雷諾當成一個極度危險的犯罪分子押送到巴黎,準備讓巴黎警方好好地審理這起“重大”案件。
不久之後國王收到了這封信,他看完以後哈哈大笑,誇獎雷諾不愧是一個成功的喜劇演員,然後把他放了出來。
雷諾的這一故事也成為人們口口相傳的美談。
當我們遇到雷諾那樣的困境時會怎麼做?恐怕好多人都會一籌莫展吧。很少有人能夠冷靜地想出這麼好的辦法來化解這個危機。等到悲傷完以後,可能連自己父親的最後一麵都見不上,而在心中留下永遠的遺憾,然後在剩下的人生中不斷地謾罵那個小偷或者是埋怨自己的粗心。但是那樣做有什麼意義呢?錯過的事情永遠都不可能再重來,已經變成遺憾的事情也沒有辦法來彌補。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冷靜的頭腦,在遇到困境的時候不要忙著悲傷,不要忙著後悔。再多的悲傷和後悔對我們來說都沒有用,重要的是快一點變通一下,換個思路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隻有常常變通、換個想法想問題,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才能讓自己不錯過很多不可錯過的事。
11包公審石記
包拯是宋朝著名的官員,他斷案十分精準,不冤枉一個好人,也不錯放一個壞人,別人覺得很複雜的案子,在他手裏一審都會水落石出,所以人們紛紛稱他為“包青天”。
一天,有人在草叢裏發現了一具男屍。屍體身體已經腐爛,根本看不出麵目來,隻是根據衣著和身體特征可以看出是一個男性。而且男屍的背上壓著一塊大青石,肩上還搭著一馬褡褳子,裏麵有木製的“宋記”印戳。
包拯根據收集到的資料斷定這是一個收賣粗布的商人,於是派衙役找來附近的裏長詢問,發現此地根本就沒有姓宋的販布商人。
這個案子再也沒有更多的線索了。如果大張旗鼓地四處問訊,四處排查很可能會打草驚蛇,讓凶手逃脫。包拯為了找到凶手就心生一計——審石。
第二天,包拯先讓衙役們四處散布消息,就說包大人要審石頭,讓大家都來觀看。果然,包拯的做法激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大家紛紛到衙門口看包拯辦案。
包拯讓衙役們把壓在男屍上的那塊大青石板抬出來,然後說,案子已經破了,殺人的凶手就是這塊石頭,然後吩咐衙役們打這塊石頭。衙役們覺得很奇怪,但是無奈大人的命令不可違背,就狠狠地打那塊石頭,打得手都腫了。
一旁觀看的群眾被衙役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聲音很大。包拯發怒了,拍了一下驚堂木,然後說道:“堂下何人喧嘩?”
大家被包大人嚇到了,於是紛紛噤聲,並且跪下來低著頭,聽憑包大人處置。
包拯於是宣判每人都要在3天之內交3尺粗布。
大家紛紛到布莊買布或者從自己家裏拿布來上交。包拯仔細地辨別這些布,終於發現了有一些布上麵的“宋記”標記和死者身上的木刻一模一樣,於是就把交布的人找來,讓他去認人。
包拯憑著交布人的指認抓住了一個布莊的老板。經過詢問以後,那個老板交代了事實。原來,死者是一個外鄉人,他把布存在這個布莊老板的店裏。布莊老板見財起意,而且覺得他一個外鄉人無親無故,死了也不會有人發現,於是就把人給殺了,然後拋屍荒野。但是沒有想到包大人這麼快就查出來了。
包大人抓到了凶手之後就把收的布都還給大家,並向人們詳細講明了事情的經過。人們聽了事情的經過以後更加佩服包大人,包拯“青天”的美名也遠播四方。
在古代那樣艱難的情況下,想要破案無疑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當時沒有現在這麼好的技術,可以驗指紋、驗血型、驗DNA等,而且也沒有完備的戶口記錄,要想破案很難。但是包拯根據已有的條件,聰明地變通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凶手。
試想一下,如果他不懂得變通,一家一家地去找布,很容易打草驚蛇,也許還沒有查到凶手就跑了。而且古代沒有那麼多衙役和捕快,大範圍的排查不僅費時還費力,這件案子很容易就會變成一件無頭公案。
包拯隻是簡單地改變了一下思路,結果就完全不同了,這就是變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