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齊威王招來孫臏,想拜他為將,然後出兵攻打魏國,解救趙國於危難之中。
孫臏卻不願意當將軍,他對齊威王說:“大王,我是一個受過刑的廢人,如果出任將軍,會讓齊國遭到別的國家的恥笑,我還是當軍師吧,隨軍出征,幫著將軍們出主意。”
齊威王聽了孫臏的話以後欣然答應,改拜田忌為將軍,讓孫臏為軍師,並且在臨行時囑咐田忌:“一定要在戰術戰略方麵聽軍師的話!”
田忌剛開始的時候很不服氣,想著:“明明我是將軍,為什麼要聽那個軍師的話?更何況軍師還是一個廢人!”於是,田忌開始時對孫臏很不屑。
田忌想直接攻打趙國邯鄲,可是,孫臏卻堅持不同意田忌直接揮師趙國邯鄲的建議,一定要讓田忌去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田忌很不屑於孫臏的計策,說道:“趙國已經危在旦夕了,我們不去趙國而去魏國,豈不是主次不分嗎?這樣趙國淪陷了以後我們要怎麼和大王交代呢?”
孫臏沒有用大王的旨意來壓製田忌,而是好好地和他講道理,他對田忌說:“魏國現在已經在邯鄲駐紮很久了,他們休息得很好,而且已經做好了迎戰準備。如果我們匆匆趕到趙國,就會人困馬乏,不堪一擊,哪有不失敗的道理?反觀魏國的國都大梁,他們的精銳盡出,大梁剩下的都隻是老弱殘兵,如果進攻大梁,一定不會有很大的損失,而且魏王會很擔心,一定會派龐涓火速回援。這樣,我們就可以埋伏在大梁,以逸待勞,這樣,哪有不勝的道理呢?”
田忌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聽取了孫臏的意見,去攻打魏國的國都大梁。
結果果然如孫臏所料,田忌和孫臏緩解了趙國的危局,還大敗魏軍,使魏軍損兵折將、元氣大傷。
齊威王很高興,嘉獎了孫臏和田忌,圍魏救趙的故事也成為古代一個著名的戰例被世代傳頌!
孫臏不愧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不為困難而沮喪、放棄,反而積極地逃脫他師兄的魔爪,實現自己生命的意義。
麵對趙國的危局,他也沒有讓這種著急的情緒感染自己,反而是認真思索,想出了一個“圍魏救趙”的方法,在齊國軍隊沒受到損失的情況下,解了趙國的燃眉之急,還大敗龐涓,一石三鳥。
麵對田忌的不信任,他沒有發怒,沒有利用齊威王的旨意去壓迫田忌,而是擺事實、講道理,讓田忌同意自己的意見。
我們要向孫臏學習,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暴躁,要學會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否則,不僅不能得到成功,還會在人生的道路上一事無成!
4南唐的滅亡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北宋。但是當時北宋還未統一中國。北宋的南邊還有一個國家,叫做南唐。北宋朝廷想把南唐消滅,統一中國。
然而,當時的南唐出了一位很厲害的將軍,名叫林仁肇。他是當時南唐的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非常聰明,而且熟讀兵書,會打仗,不論北宋怎麼攻打,都難以取勝。
為了消滅南唐,就先要啃下林仁肇這塊硬骨頭。正規的道路不能打敗他,於是,北宋的君臣們就把主意打到了戰場外,想利用“離間計”讓南唐的君臣們自毀棟梁。
於是,北宋派出最能幹的宮廷畫師到南唐的都城,在探子的幫助下潛進城中,看到了林仁肇,畫了一幅他的畫像。那幅畫畫得很好,隻要是熟悉或者見過林仁肇的人都能看出畫中人就是林仁肇。
宮廷畫師回到北宋的都城,把畫像獻給宋太祖。宋太祖下令把林仁肇的畫像掛在都城裏一個豪華的宅子裏。
有一次,南唐的使者到北宋辦事。北宋的官員們熱心地招待了這個南唐使者,想利用他設計陷害林仁肇。
於是,接待南唐使者的官員故意把南唐使者帶到那個豪華的大宅子裏,然後“無意中”讓使者看見了那幅畫。當使者覺得這幅畫很麵熟的時候,接待的官員故意裝作“大驚失色”的樣子把畫藏起來。南唐的使者覺得奇怪,就“旁敲側擊”地向那個官員打聽畫像的事,北宋的官員就故意“顧左右而言他”。南唐的使者另找突破口,“賄賂”了那個北宋官員的仆人,才最終“打探”到那幅畫畫的是林仁肇。
南唐使者很憤怒,他十分相信自己“曆盡千辛萬苦”打探出來的消息,回去就把這件事稟告了皇帝。他還氣憤地對皇上說:“皇上,那個林仁肇實在是太可惡了,明明已經投靠了北宋,還裝成一副忠君報國的樣子,不能把這麼重要的職位交給他,不然皇上就會時刻生活在危險之中啊!一定要奪了他的兵權,然後把他殺了,以儆效尤!”
南唐的皇帝相信了使者的話,就下令賜死林仁肇,就這樣,南唐的棟梁之臣就被他們自己除去了。
北宋的人聽說林仁肇被殺以後紛紛拍手稱快,然後起兵攻打南唐,一舉消滅了南唐,統一了中國。
很多的時候,我們不能在憤怒的時候作決定,否則會在清醒過來的時候後悔,憤怒的時候作的決定一般都是錯誤的。
就好像那個南唐的皇帝一樣,一怒之下就下令賜死了自己的棟梁之臣,從而使自己的國家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招致滅國。
我們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所控製,這樣,才能得到成功!
5農夫和他的妻子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種莊稼是把好手。他娶了一個聰明的老婆,日子過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