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柏拉圖和蘇格拉底的故事,你是否心有所悟呢?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教育了眾多弟子,但是成名的為什麼隻有柏拉圖呢?
看了這個故事之後,我們是否明白了柏拉圖最後成功的原因了?正因為他有著過人的毅力,能夠堅持到最後,所以才會成功!
我們在生活中也許會遇到像蘇格拉底那樣的老師,或者有一個很好的可以去學習的機會,但是如果我們不珍惜上天給我們的機會,不能夠堅持,隻能一事無成。
如果我們能像柏拉圖那樣堅持到底,就可以得到成功,我們要牢牢地記住——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4持續了80年的熱情
芭沙是俄羅斯一個非常出名的舞蹈家,她的舞姿非常優美,讓人驚歎。她多次應邀到國外演出,為俄羅斯爭得了榮譽,是俄羅斯的驕傲。
在她80歲生日的時候,人們為她祝壽,紛紛讚揚她是個天才。
芭沙卻笑著說道:“我根本不是什麼天才,如果說我是天才的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天才,但是有些人隻有5分鍾的熱情,而我的熱情持續了80年,至今,我還在每天練習。這就是我為什麼能夠成功的原因!”
芭沙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她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隻有具有堅強的意誌,做什麼都堅持,才能得到成功!
芭沙說,她和我們是一樣的人,她和我們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熱情持續了80年,而我們的熱情隻持續了幾分鍾。
中國有句古話,那就是——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它告訴我們,隻要一個人肯努力,他就能夠成功。我們隻要有堅強的意誌,能夠堅持到底,也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5一分辛苦一分才
巴爾紮克是法國著名作家,非常勤奮,筆耕不輟,寫了很多部書。
然而,巴爾紮克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巴爾紮克30歲左右的時候,居住在法國巴黎的貧民區。
雖然生活的條件不好,但是他每天都很勤奮。
早上,他很早就從床上爬起來,然後一直寫到晚上,每天的寫作時間有十六七個小時,就這樣一直堅持了20多年。
而且,他寫作的時候非常投入,他的情緒會隨著他自己寫的故事浮動,有的時候隨著故事哈哈大笑,有的時候隨著故事悲傷的掉淚,完全投入到自己的世界裏,把自己的全部時間和心血都投入到寫作中。
巴爾紮克正是憑著這種意誌不停歇地工作著,一生中寫了90多部小說,合稱為《人間喜劇》,它成為全世界人們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巴爾紮克能夠成功,他的意誌占了很大的比重。很多人雖然也有思想,有想法,但是因為太懶或者是太忙等原因,而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或者是寫作的機會,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有好的作品問世,永遠不會成為名作家。
世界上永遠都不會有免費的午餐,隻有經曆過磨礪的人,才能采摘到成功這顆果實。
我們要像巴爾紮克一樣擁有過人的意誌,永遠都記住——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6成功的道路上沒捷徑
時間統計法是蘇聯的昆蟲學家柳比歇夫發明的,這種時間統計法幫助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他取得了傑出的成就。
時間統計法大概是這樣的:柳比歇夫每天給自己做時間統計,這個統計從1916年就開始做了。他每天核算自己花費的時間,一天一小結,每個月一大結,到了年終再做一個總結。他畢生都在堅持這種時間統計法,一直到他1972年去世的時候,他一共堅持了50多年。而且他的毅力驚人,這個統計在那50多年間從未間斷過。
柳比歇夫每天都堅持記下做各種事情的起始時間,並且記錄得相當的準確,誤差一般都不會超過5分鍾。他常常和別人說:“我計算的是純粹的時間,也即是我真正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我並不把那些休息或者是玩樂或者是發呆的時間也計算進去。”
柳比歇夫把他每一天有效的時間即純時間算成10小時,用來從事試驗、書寫、講課、作學術報告等。
柳比歇夫的時間統計法大大提高了他做事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他的時間利用率。正因為如此,他一生中做了很多的事,發表了70多部著作,而且他的著作內容廣泛,涉及遺傳學、科學史、昆蟲學、植物保護學以及哲學等,是一個受人們敬仰的大學者。他的時間統計法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給我們這些人提供了前進的方向。
時間統計法雖然可以提高利用時間的效率,但是如果不堅持每天做統計,也不能起到什麼效果。柳比歇夫能夠堅持時間統計法50多年,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為之敬佩,也正是因為他能堅持,所以才有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寫出70多部著作!
人們在看事情的時候,往往隻看到別人輝煌的一麵,看到別人有多麼風光,卻從來不會注意別人以前是如何的辛苦,如何的堅持,才會有那麼輝煌、那麼有成就的一天。
我們應該學習柳比歇夫的堅持,既然下定決心做一件事,就要堅持,他一直堅持了50多年,我們能堅持多久呢?隻要我們能像他一樣堅持50多年,還有什麼事情是幹不成的呢?
7依靠意誌力脫困
孫臏是戰國時期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曆史上留下了很多的故事。
孫臏和龐涓一起在鬼穀子先生的門下學習兵法。鬼穀子特別喜歡孫臏,就把兵法精髓都教給了他,並把自己留存下來的春秋時期孫武寫的一套《孫子兵法》也傳給了他。而龐涓則很早就下山了,雖然學到了不少兵法知識,但是他的學問遠遠不及孫臏。
龐涓下山之後到了自己的祖國魏國,得到了魏王的賞識,成為魏國軍事的最高統帥。
幾年以後孫臏下山,龐涓覺得孫臏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便決定要除掉孫臏。
為了除掉孫臏,就首先得把孫臏置於自己的勢力之下,然後再以情動人。
龐涓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給孫臏,想把他騙來魏國。孫臏當時很相信龐涓,於是便到了魏國。
孫臏到了魏國以後,魏王先和孫臏聊了一會兒,覺得孫臏有大才,於是大喜,命人好好地款待孫臏。
後來,魏王私下裏問龐涓對於孫臏的看法時,龐涓卻對魏王說:“孫臏是齊國人,這樣過來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的,也許是來做間諜也說不定,大王還是要小心防範他為妙。”
於是,魏王便對孫臏生疑,不敢重用孫臏,隻給了他一個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小官。孫臏當時很奇怪,但是以為這是魏王對自己的考驗,就欣然接受了。
龐涓卻沒有因此而停手,他還偽造了孫臏私通齊國的罪證拿給魏王。魏王看了以後大怒,下令把孫臏處斬。而龐涓則假惺惺地幫孫臏求情,於是,魏王下令對孫臏施以臏刑,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