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中國古代作家(2)(1 / 2)

韓愈(786—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官至吏部侍郎,卒諡文,世稱韓吏部、韓文公,又因郡望昌黎,也稱韓昌黎。韓愈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主要作品為《師說》、《馬說》、《原毀》、《進學解》、《祭十二郎文》等,結為《昌黎先生集》。在散文創作上,他主張恢複先秦兩漢散文傳統,摒棄南北朝以來的駢文;主張文章內容的充實,並“唯陳言之務去”。在詩歌創作上,他主張“以文為詩”,力求新奇,對宋詩影響頗大。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人稱柳河東,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領導者之一,與韓愈並稱“韓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為《捕蛇者說》《黔之驢》、“永州八記”等散文,《漁翁》、《江雪》等詩,結為《河東先生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年),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劉禹錫的詩歌,反映現實麵較廣,內容比較豐富,藝術風格豪爽明朗。《聚蚊謠》、《飛鳶操》、《昏鏡詞》等政治諷刺詩,托物寄興,借題發揮,卻寓意鮮明,鋒芒畢露;他的詠史懷古之作如《西塞山懷古》、《金陵五題》等,於低回唱歎之中,寄寓著興亡變化的沉思和盛衰治亂的教訓,也很有自己的特色,有《劉夢得文集》。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來遷居下邦(今陝西渭南)。貞元十六年(800年)中進士,三年後,製舉授秘書省校書郎。後經40年沉浮,以刑部尚書致仕。

白居易是繼唐代杜甫之後又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思想較為複雜,但主導思想則是儒家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的文學創作也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主要作品為《秦中吟》、包括《賣炭翁》、《長恨歌》、《琵琶行》等,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後人又編為《白香山詩集》。他是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通俗派的代表。

杜牧

杜牧(803—852年),唐代詩人,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登進士第,任宏文館校書郎,兵曹參軍,後到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中任幕僚,以後又曆任監察禦史、左補闕、史修館修撰、黃州刺史、池州刺史,最後入京任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杜牧是一個關心時事、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但由於政局日下,他在仕途上幾經坎坷,理想也落了空。在文學創作上,他主張文章“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他的詩文創作中的成功之作,實踐了這一理論。杜牧的詩歌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在藝術風格上,他不求“高絕”,不務“奇麗”,古詩寫政治社會題材較多,筆力豪健;近體詩俊爽清麗,含蓄蘊藉;詠史詩通過具體曆史情景,議論抒情,特持拗峭,自成風格。另外他的《阿房宮賦》也很有名,是曆代傳誦之作。有《樊川文集》。

李商隱

李商隱(813—858年),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河南滎陽市)。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又因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裏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綺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有些作品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誚。李商隱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誌,死後葬於家鄉滎陽。有《李義山詩集》。

李煜

李煜(937—978年),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蓬居士。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後主。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傑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等。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由是將詞的創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