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的博物館中,陳列著一個血跡斑斑的斷頭台,它身上所浸淫著的每一滴血,都可以講述出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個故事,在它身上,記載下了法國大革命的曆史。
這個血跡斑斑的斷頭台是法國大革命時期一個名叫約瑟夫·伊尼亞斯·約吉坦的人發明的。而在發明這種刑具之前,法國當局對死囚的行刑是處以車裂之刑。可是,這種刑法的場麵卻極其殘酷,令人慘不忍睹。據說,當年曾有一個法國青年失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被處以車裂之刑。在行刑前,他向親人道別,淒慘的場麵令圍觀者無不為之動容。於是,他們燒毀了刑具,釋放了年輕人,並大聲呼籲不要再使用如此殘忍的行刑方式,希望當局能夠對這種刑具進行改革,以減輕犯人的痛苦。
這件事情的發生,觸動了法國當局某些要員。在一次議會會議中,製憲議會會員約瑟夫·伊尼亞斯·約吉坦在會上慷慨陳詞,要求改進對犯人的行刑方式,以避免過於殘酷的行刑場麵和減少犯人的痛苦。他的演說感染了議員們,改革刑具的決議很快就被通過了。約瑟夫還親自擔負起刑具改革任務。
1790年4月的一天,約瑟夫偕夫人去巴黎的木偶劇院觀看演出,劇中的一個情節啟發了約瑟夫:他看到劇中一個布袋木偶的腦袋被飛速旋轉的機器快速地割下。一個想法在他的腦中立即形成。事後,他通過議會會議再次討論了刑具改革的有關事宜,並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委員會,還專程請來德國的能工巧匠多皮亞斯·施密特進行新刑具的設計、製造工作。沒過多長時間,他們就製造出了一台快速斬首機,並在進行活羊斬首實驗成功以後立即投入使用。
然而,新的刑具很快就出現了問題,那就是刀鋒非常容易卷刃。據說,當時的法國路易十六國王聽說此事後,立即召見有關人員,還建議將鍘刀設計為三角形,並親自在圖紙上進行了修改。沒曾想到,曆史卻跟他開了個大玩笑,在新鍘刀修改好正式使用了9個月後,路易十六自己就以通敵叛國罪被推上了斷頭台,用自己“高貴”的血滋潤了這台嗜血的刑具。也許他當時專心修改圖樣的時候,一心隻是想著如何利用此刑具更好地對付自己的反對者,協助自己陰謀複辟君主專製。這也許是天意。
1792年4月25日,經過修改後的斷頭台再次被正式使用,當天就成功地斬下了一個強盜的腦袋。從此以後,一個又一個的人被推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的著名領導人羅伯斯庇爾、法國著名的化學家拉瓦西等等,有名的無名的,高貴的低賤的,在斷頭台上通通地位平等。在拉瓦西被砍頭後不久,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力學家拉格郎日痛心疾首地仰天長歎:天才的科學家拉瓦西的頭顱瞬間就被砍掉了,可是100年也產生不出一顆像他那樣的頭顱。可你知道拉瓦西為什麼會被推上斷頭台嗎?他被判死刑的罪名居然是因為“使市民饑餓”,如此理由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據統計,從斷頭台誕生之日起到它“光榮退役”,曆時200多年,共砍下頭顱5000多顆。1981年,法國總統密特朗宣布取消死刑,斷頭台終於完成了其曆史使命,被送進了曆史博物館。每一天,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到法國旅遊,去博物館參觀。當人們看到斷頭台時,仿佛就能感受到那個風雲激蕩時代的恐怖氣氛,這種氣氛令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