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芝加哥的無名“天火”之謎(1 / 1)

1971年10月8日是個星期天,美國芝加哥街上擠滿尋歡作樂的人群。天色漸漸昏暗,忽然,城東北方向一幢房子起火。消防隊接到警報,還來不及抬出裝備,第二個火警接踵而來:離第一個火警三公裏外的聖巴維爾教堂也起火了。消防隊立即分撥一半人去教堂。隨後,火警從四麵八方傳來,消防隊東奔西跑,不知救哪處為好。

芝加哥號稱“風城”,火借風勢,越燒越旺,全城在第一個火警發出一個半小時後陷入火海之中,任何力量也沒法抵禦火神的進攻。驚慌失措的市民逃出房子,在街上瞎跑亂撞,都想找一個庇護所。平民靠兩條腿逃離火區;富人棄了馬車,騎上受驚的馬向市郊逃跑,一路踏死了不少人。幸虧火警早,人們均未入睡,全城被燒死和被馬踏死的有千餘人,另有幾百人在郊區公路上喪命。大火延燒到翌日(10月9日)上午,中心鬧市化為瓦礫,17000座房屋全毀。據救災委員會報告,全城財產損失達1.5億美元(相當現在的20多億美元),125000人無家可歸。

這場火災的肇事者是誰呢?報紙說是一頭母牛碰翻煤油燈,觸燃了牛棚,蔓延於全城。人雲亦雲,市民深信不疑。

在現場指揮救火的消防隊長麥吉爾,對這個輕率的結論嗤之以鼻,他在調查證詞中說:“在短時間內,燃遍全城的這場火災,是由某間房子失火開始而蔓延到更大麵積的?這完全不可能!如果不是一場‘飛火’,又怎能在一瞬間使全城燃成一片火海呢?”

目擊者言之鑿鑿:“整個天空都好像燒起來了,熾熱的石塊紛紛從天而降,火雨從頭上落下……”同一天晚上,芝加哥周圍的威斯康星州、內布拉斯加州、堪薩斯州、印第安納州的一些森林和草原,也都發生火災。這火是怎麼燒起來呢?

靠湖邊的一座金屬造船台,被燒熔結合成團,而其周圍卻無其他大建築物。城內一尊大理石雕像燒熔了,這需要多高的溫度才能徹底燒溶呢?木屋之火不過兩三百攝氏度,不可能熔化金屬和岩石。

幾百人奮勇竄出火海,死裏逃生,慶幸來到郊區的公路上。可是,他們離奇地集體倒斃了。屍檢鑒定,他們的死與火燒無關。

總之,誰也不再相信一頭母牛碰翻油燈燒掉芝加哥的鬼話了。那麼,誰是罪魁禍首呢?美國學者維·姆別林研究了許多天文檔案,分析大氣和火災之間的關係,得出“流星雨引火”的假設。彗星是製造流星雨的來源之一,捷克天文學家維·比拉在1826年曾發現過一顆慧星,命名“比拉彗星”。“比拉彗星”約6年繞太陽一周,1846年擦過地球時,彗核已分裂成兩半。1852年,分裂後的兩半彗核相隔240萬公裏,不久便失蹤了。

1971年10月8日,一顆彗核擦過地球,交會點正在美國。於是,流星雨撒落下來,大部分在大氣層中摩擦燒完,殘餘的隕石落到地麵,具有極高的溫度,足以使金屬、石頭熔融。芝加哥即被“天火”焚毀,附近各州亦濺澆“天火”,引起一些森林、草原同時起火。隕落物含有大量致命的一氧化碳和氰,可以形成小區域的“致命小氣候”,使人不禁而亡。幾百人逃到空蕩的郊區公路上,正好進入“死亡區”。

切姆別林的上述假設言之有理,為母牛徹底平反。但尊重事實的科學家不以為然,因為至今沒有任何實物能夠印證切姆別林的假設:例如當時掉在芝加哥的隕石碎屑,遭“天火”汙染過的土壤、樹木樣本,一件都還沒有找到。再說,彗星是極其龐大的“烏有物”,大氣圈則是地球自我保衛的屏障,即使彗星物質與地球相遇,也不會造成災難性的事件。隕石別說墜地,早在高空就被焚燒淨盡了。個別落到地表的隕石不可能釀成火災,因為隕石擦過大氣層產生的高溫隻限於表層,內部仍舊是冰涼的,到達地麵哪有“發火”之力呢?

芝加哥大火至今仍是世界之謎。切姆別林的“流星雨引火說”盡管沒有證據證實,但人們也拿不出證據把它推翻。人類從這場爭論中,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應當警惕天外之火,提防流星雨、彗星屑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