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也影響著葉片的結構,生長於直射陽光下的植物(稱為陽地植物),受光和熱比較強,四周空氣比較幹燥,其葉傾向於旱生的形態結構。而生長於蔭蔽環境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陽光漫射,環境陰濕,一般葉片大而薄,柵欄組織不明顯,細胞間隙發達。在同一株植物上的不同部位的葉片,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其形態結構也出現差異。位於植株頂部的葉傾向於陽生葉的結構,樹冠下蔭蔽處的葉傾向於陰生葉的結構。
葉的變態
有些植物葉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在本質上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叫做葉的變態。如仙人掌的全部葉子變為刺狀,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幹旱環境;酸棗、洋槐的托葉變成堅硬的刺,起著保護作用;豌豆複葉頂端幾片小葉變為卷須,攀援在其他物體上,補償了莖稈細弱,支持力不足的弱點。食蟲植物的葉能捕食小蟲,叫做捕蟲葉,這些變態的葉有的呈瓶狀,如豬籠草;有的為囊狀,如狸藻;有的呈盤狀,如茅膏菜。在捕蟲葉上有分泌黏液和消化液的腺毛,當捕捉到昆蟲後,由腺毛分泌消化液,將昆蟲消化並吸收。
日本小檗
許多植物在其個體發育過程中,有的葉也發生變態,有著特殊功能。例如木本植物芽的外圍,有由葉變態的芽鱗包圍,起著保護幼芽的作用;鱗莖中的變態葉肉質化、貯藏營養物質,如洋蔥、百合的食用部分。在花和花序的基部也有變態的葉,例如玉米雌花序外麵的苞葉、向日葵花序外邊的總苞,具有保護幼小花和花序的作用。
銀邊翠
落葉
葉子並不是長久地生長在植物體上,而是有一定的壽命。一般一年生植物,葉子隨著植物體一起死亡。多年生草本植物和落葉的木本植物,其葉子的壽命隻有一個生長季。常綠的木本植物,葉的壽命可以有幾年。
當植物即將落葉時,葉子內部發生很大變化,細胞中有用物質逐漸分解運回莖內。葉綠體中葉綠素分解比葉黃素快,葉片逐漸變黃。有些植物在落葉前細胞中有花青素產生,綠葉變為紅葉。與此同時,在葉柄基部有一層細胞進行分裂,形成幾層小型的薄壁組織細胞,這層結構叫做離層,不久這層細胞間的中層分解,繼而整個細胞分解,葉片逐漸枯萎,以後由於風吹雨打等機械力量,使葉柄自離層處折斷,葉子脫落。在離層折斷處的細胞栓質化,起著保護“傷口”的作用。葉脫落後,在莖上留下的疤痕,叫做葉痕。
四、花(flower)
被子植物繁衍後代的生殖器官。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冠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是“花”,而多數人則認為被子植物才有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稱為有花植物。花的各部分不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變化較小,所以長期以來,人們都以花的形態結構,作為被子植物分類鑒定和係統演化的主要依據。
葎草
形態結構
花的形狀千姿百態,大約25萬種被子植物中,就有25萬種的花式樣。但是所有的花仍有共同的結構圖式,它們的組成通常為:
花托花與莖連接的部分,由節與節間組成,節上著生花的能育與不育的附屬物。這些節往往由於節間的縮短和受抑製而緊密地擁擠在一起,導致花托顯著變形,因此,在形狀、大小和結構上都很不像莖。花托上所著生的不育部分(苞片、萼片、花瓣)可螺旋地或輪生地緊密排列在一起。
花萼在花的最外麵,對花的其他部分起保護作用,在形狀和構造上十分近似葉子或苞片。綠色的萼片中含有葉綠體,表皮層上具氣孔(器)和表皮毛,但很少像葉子那樣分化出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在形態學上,把花萼視為一種變形的葉子。萼片一般成輪狀排列,例如毛茛科為螺旋排列。
草烏
花冠在花萼之內,花冠通常可分裂成片狀,稱為花瓣。花瓣一般比萼片大,在形態學中認為花瓣也是一種葉性器官。花萼和花冠合稱花被。花瓣的表皮層上,也可有氣孔和表皮毛。花瓣的大小和形狀有很大變化,有的很大,有的則相當細小,甚至退化成鱗片、刺毛或各種腺體。花冠除了具保護作用之外,花瓣的顏色和香味,對於吸引動物傳粉起著重要作用。花冠之所以有各種鮮豔的顏色,是由於細胞中含有有色體和細胞液中的色素,並受細胞內、外各種因素變化的影響。有些風媒花的花被很不明顯,或呈綠色或近乎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