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綠色生命的呼喚(3)(1 / 3)

在亞洲,毀林最嚴重的是東南亞,每年毀林130萬公頃。亞洲熱帶雨林從1981年到1985年間,估計每年毀林200萬公頃。30多年來,印度的森林減少了百分之四十,泰國十年間減少四分之一,而世界市場三分之二的硬木來自加裏曼州、菲律賓和蘇門答臘。

在南美,平均每年毀林率為百分之零點七,估計為600萬公頃,僅巴西每年就有100餘萬公頃。

歐洲和北美森林保護得比較好,但近10年來,又麵臨著嚴重的酸雨危害。目前,受酸雨影響的森林麵積已超過本地區森林麵積的百分之三十,而且出現了大片森林枯萎死亡的情況。

專家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初到20世紀80年代中,世界上人口翻番和森林減半大致都用了35年,這是同一時期裏的兩個災難性數字,照此下去,不到100年,全球的熱帶森林和絕大多數溫帶森林將毀於一旦,其後果是:隨著森林的毀滅,人類也隨之一起滅亡。

在人類生存發展史上,曾遇到過一係列敵人:戰爭、疾病、災荒、瘟疫,這每一種敵人都曾使人類付出慘重的代價。然而,今天人們麵臨的最大敵人,已不是戰爭、疾病、天災、瘟疫,而是無處不在的環境問題!

如今,全世界雨水侵蝕和水澇災害造成的土地損失約占各類損失的百分之三十,全世界水土流失麵積達2800萬平方公裏,占總麵積的百分之十八。世界現有耕地每年表層土壤的流失量大約260億噸,損失肥料數千萬噸。每公頃土地每年隻能形成3.75噸表土,而形成一厘米表土,平均需要100餘年,按此生成與損耗速度計算,要不了100年,世界耕地的表層土壤將消失殆盡。

而森林砍伐、草原植被破壞、持續的幹旱和沙漠化又是導致水土流失和災害頻繁的罪魁禍首。在拉丁美洲的亞馬遜地區,百分之五十的雨水來自森林蒸發,因此森林的喪失無異切斷了這一地區降雨水源。目前,失去了天然屏障的地麵在赤道陽光的強烈照射下,已完全失去往昔那種潮濕、蔭蔽的景觀特色,而變得紅壤裸露、炎熱幹燥。如果大規模的水土流失不加以製止,亞馬遜地區將在20年內由世界最大的森林變成世界最大的沙漠。

非洲的情況更令人不安,由於長期的天災人禍,使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熱帶雨林和森林麵積逐年銳減,沙漠化現象日趨嚴重,幹旱水澇年年發生。從大西洋東岸的安哥拉、納米比亞,到印度洋邊的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再到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韋、讚比亞,以及埃塞俄比亞,有近20個國家仍處於旱災之中而無力自拔,近2億人急需國際社會的援助,其中有近5000萬人正麵臨著饑渴和死亡的威脅。

地球荒漠化過程,並不僅僅意味著原有沙漠的擴大,即使在遠離沙漠或戈壁的地方,也正在發生這種侵蝕,如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土耳其、伊朗、中非、南非、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巴基斯坦、巴西等國,沙漠的幽靈到處在噬蝕著地球。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受沙漠威脅的土地相當於南、北美洲的總麵積,約占地球陸地的百分之四十,遍及世界150個國家和地區,受威脅的人口有10億,每年因沙漠化而喪失的土地2500萬公頃,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億美元。這種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控製,也許不過30年,全世界將有一半的耕地退化為沙漠化土地。森林的消亡和草原的沙化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已將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地推向了絕路。

綠色王國裏另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草原。說到草原,人們會自然聯想到幼時讀過的古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然而,這個當時純屬寫實的關於草原的描寫,如今隻能是美好的文學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