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綠色生命的呼喚(2)(1 / 3)

風沙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是驚人的。據了解,僅這一次沙塵暴,全國就有1500公裏鐵路、3萬公裏公路和5萬公裏灌渠,由於風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專家的測算是,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540億元。這一數字,相當於西北5省區1996年財政收入的3倍。

我國對防沙治沙工作曆來十分重視。新中國成立伊始,就組織開展了群眾性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1991年正式實施防沙治沙工程化治理以來,治沙速度明顯加快。

截至1998年,累計治理沙化土地7萬平方公裏,使局部地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但是,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土地沙化的總體狀況仍在惡化,“沙進人退”的局麵未得到根本扭轉,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有關人士指出,當風沙呼嘯東來時,應該清醒認識到土地沙化的威脅,盡快行動起來,與土地沙化進行堅持不懈地鬥爭,實現“人進沙退”的目的。

在新聞媒體所傳播的各種各樣的當代中國的聲音中,一個越來越響亮的聲音,是來自為環境危機而敲響的警鍾。環境,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形象,也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環境,不僅僅是一個生活質量問題,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惟其如此,當代中國的環境問題才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做最清醒的認識。

縱觀我們960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人們完全有理由為我們所麵臨的環境危機而憂慮:森林仍在消失,草原日益退化,水土還在流失,荒漠化依然繼續,空氣汙染,酸雨、垃圾、噪音以及長江、黃河、淮河、太湖的汙染等等的一係列的危機和隱憂,使注定將在21世紀裏騰飛的中國,成為一條患病的巨龍。

大自然是五彩斑斕的,但隻有綠色,才是生命的象征。綠色,是人類的搖籃和文明的繈褓。地球上如果沒有了綠色,就如同沙漠裏沒有了綠洲,地球和人類社會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

森林是綠色之源。在保持自然界生態平衡的過程中,森林占著特殊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漫長的曆史時期,由於對養育和維護人類社會的綠色森林缺乏全麵深刻的認識,人們為了自己的貪婪,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把砍伐的巨手伸向森林。於是,一棵棵樹木倒下了,一片片森林消失了,綠色,隨著人類社會和技術的進步卻離人越來越遠了。

據報道說,由於雲南森林資源日益減少,雲南的森林工業已麵臨全麵危機。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雲南省與西藏自治區有關部門,竟然還決定聯合開發藏東南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並流之地。三江流域的森林對保養水源、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而金沙江水係的森林對於長江上遊防止水土流失、嗬護三峽大壩以及控製長江中下遊水量的作用更是巨大。在這以前,西藏林業廳由於生產技術落後,人員不足,對西藏東南部森林資源的砍伐速度相對較慢。一旦技術先進、經驗豐富、人員充裕的雲南森工企業介入砍伐行列,其破壞後果將不可估量,藏東南大片森林將陷入朝不保夕的危險之中!

盡管我國每年人工植樹造林的麵積可覆蓋整個瑞士,但我國天然森林的麵積卻在一年年減少,960萬平方公裏的大地上,幾乎到處都留下了綠色的創傷。如果對盲目開發森林資源的現象放任自流,那麼無需多久,中國僅有的最精華的天然林資源即將消耗殆盡,18世紀許多經濟發達國家發展初期的“無林化”現象,同樣會在中國出現。

近100年來,中國原有的森林麵積已經減少了50%,木材蓄積量減少了33%。在中國130多個林業局中,已有36個局的可采資源基本枯竭。如果繼續采伐下去,5年至10年之後,其餘林業局所屬的可采伐資源也將基本耗盡,而且森林質量也將越來越差。

這也就是說,如果不采取斷然措施,在建國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中國將不僅沒有可供采伐的成熟林,而且就連提前投入消耗的中齡林,5年左右也基本砍光。到那時,生態環境將極度惡化,十幾億中國人所麵臨的由此帶來的生存危機的嚴重性是不難想象的。

綠色王國在呼救——救救森林,救救中國!然而今天,當原始森林不斷消失,各種各樣的生物物種一個接一個離開我們星球的時候,從美國西北部到南美智利,從澳大利亞到馬達加斯加,拯救森林的運動卻正在風起雲湧。然而令人遺憾和痛惜的是,盡管中國政府也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很多砍伐者依舊我行我素,綠色運動的道路在中國依然很漫長。

一個人,一個民族隻有把花草樹木當作人類本身一樣去嗬護,才能造就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如今,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物演繹的卻是同樣的砍伐森林、消滅綠色的悲劇。這樣的悲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發生在我們這個文明與愚昧、進步與倒退並存的時代。這不是一個鄉、一個縣的悲劇,而是整個國家、民族乃至世界和人類的悲劇。綠色,象征著生命。也許總有一天,綠色消失了的地方人類也會消失,沒有了綠色的地球將不再是人類的家園。1989—1993年的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我國的森林麵積和蓄積量雖略有所增加,但用材林麵積卻持續減少,特別是可采伐成熟林麵積已由1981年的2188萬公頃減少到現在的1349萬公頃,減少了1/3,蓄積量從建國初的20億立方米直線滑到6.4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