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裏,高矮不同的行道樹和林帶草坪,就像一道道隔音的綠牆和一塊塊吸音板,為市民營造著幽靜舒適的環境。據日本調查,40米寬的林帶,可使噪聲減低12—15分貝,城市公園中的成片樹林可把噪聲減低到無害的程度。可見,綠地可以有效地抑製因噪聲誘發的暴力行為。
綠地是城市的“生命線”。綠地與一座城市的總麵積和總人口都要有一定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調,城市在失去“安全島”的同時,將擋不住“熱島效應”的降臨。
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嚴峻的現實是,我國許多城市的綠地已被無情地“吃掉”了。房地產商把眼光瞄準了綠地,甚至連國家級風景名勝也不能幸免,我國的400多個大中城市中,綠化覆蓋率達到20%以上的不足1/4。“六五”期間是全民義務植樹最紅火的5年,然而就是這5年中,據28個大城市統計,就有560公頃園林綠地被侵占,平均每個城市被“吃掉”綠地20公頃。1993年又有3000多公頃城市綠地被侵占,同時還有大量的名木古樹從城市中消失,廈門市素有海上花園之美譽。可是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加快,該市的綠地也正在被大麵積鯨吞。據統計,廈門市的綠化覆蓋率已從1992年的29.0%銳減到1993年的25.9%。僅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的萬古植物園已被占地就達19公頃以上,並且大有失控的苗頭。被禁錮在“水泥森林”中的人們,感受到可供呼吸的綠色空間越來越窄了,城市的氣候也愈來愈差了。
綠地不僅給城市添魅力,更維係著市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目前,許多發達國家的城市都設有“避災公園”,規定每人平均擁有綠地麵積不少於1平方米,以防患於未然。居安思危,這種防災意識,值得我們借鑒。
第六節綠色生命的劫難
野生植物,它可能是未來不可或缺的主要食品,它可能是醫治某些不治之症的主要提取物;它不僅是某些物種革命的必不可少的基因,而且可能給你帶來難以預測的巨大財富。然而,因人的短視和“現代文明”的破壞,正使這天然的寶庫在慢慢消失。也許,有一天杜甫的“離離原上草”將改寫成“野火終燒盡,春風吹不生”……那時,我們將悔之晚矣!
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340種,約占世界總數的10%;植物區係和高等植物的種類數目達30多萬種,居世界第三位。
然而,生存在我國的398種脊椎動物、1069種高等植物瀕臨絕滅。中國正麵臨拯救綠色生命的艱巨任務。
1974年夏秋之交,美國一位植物學家到我國東北參觀訪問,偶然在田邊見到一株開紫色花的野草,他如獲至寶,珍藏起來。
這野草,名叫野生大豆,又名野毛豆、野黃豆,20世紀50年代,大豆孢囊線蟲病席卷美國,大豆生產瀕臨絕境。後來,得到了中國野生大豆,育種學家利用它培育出了抗病的大豆品種,美國大豆生產才絕處逢生,在此之前的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大豆生產曾經遇到過毀滅性的病蟲害襲擊,多虧育種專家從中國選育出抗病力極強的“北京小黑豆”,才挽救了美國的大豆生產。中國大豆在美國田野屢建奇功,難怪美國植物學家見到中國野生大豆愛不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