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綠色生命的呼喚(4)(2 / 3)

我國不愧為世界上最大的栽培植物起源和變異中心。北國南疆,大河上下,分布著千奇百怪的野生植物資源。它們和價值連城的出土文物一樣,是國之瑰寶,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約3萬種。由於我國地質曆史悠久,地形土壤氣候變化多樣,自第三紀後期以來,我國除西北高寒幹旱地區以外,基本上保持溫暖濕潤的溫帶,亞熱帶氣候。第四紀冰川時期,全球物種遭劫難,而我國大部分地區未受冰川覆蓋影響,許多古老的生物種類得以保存下來,並且有一些新的類群產生。因此,一些在北半球其他地區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類群以及發生尚屬於原始的或孤立的類群,仍在我國先後被發現。

一些不大為人所知的生物品種讓人類受益匪淺。大自然生物基因庫對人類未來的綠色革命有著重要的意義。稍懂農事的人都知道,許多農作物由於長期單一栽培而發生退化,需要從野生植物中吸取新的改良基因。然而,我們正在遭受植物物種流失帶來的痛苦。野生植物資源已越來越難以尋覓了。許多人大概沒有注意到,就在他們身邊的田野、山邊、水溝,一些不起眼的野生植物正在悄悄滅絕。他們也許不會想到,這是一場綠色生命的劫難。我國不少世上稀有的野生植物資源,由於缺乏保護,自生自滅,一旦滅絕,就不能失而複得。

由於人類生產活動的擴展和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伴隨森林的毀滅和生態環境的惡化,許多度過冰川期而僥幸活到今天的珍稀瀕危植物,在人們還未認識到其價值之前,即遭到空前的劫難。

我國一批珍稀植物可能已經滅絕,其中包括喙毛紅豆、鋸葉竹樹、繡毛茜、毛葉、紫樹、導葉玉葉主花、雙蕊蘭、無喙蘭等幾十種植物。在編寫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時,科學家們跋山涉水,對這些瀕危植物進行了數年的查找,竟然是踏破鐵鞋無覓處。這是中華民族永遠難以彌補的損失!

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植物已陷於瀕危的境地。如不及時搶救,也有可能滅絕。中國馬褂木,很多地方一種群隻剩下一個或幾個單株;浙江百祖山冷杉,是我國東部首次發現的冷杉屬植物,目前僅5株,其中一株衰弱,一株營養不良;太子參(孩兒參)曾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草木藥用植物,由於花前或花期采擷過多,不能形成種子,已瀕於滅絕,近年來在廣西合浦南康發現的熱帶樹種膝柄木,生長在距海邊不遠的坡地上,僅存一株13米高的大樹在風中呼號。

根據世界保護監測中心估計,地球上大約有6萬種植物受到不同程度威脅,平均每天有一個種滅絕。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的報告,中國“情況已達到相當危急的地步”。例如,我國屬高等植物的維管束植物約有2.8萬種,其中約1/10、即2800種瀕危或受到威脅。學者們在編寫《中國植物誌》過程中,發現它們隻有模式標本或幾十年前采的少數標本可供參考,顯然其中有些已經滅絕。

物種的消失不僅是單純的經濟損失,而且也是地球的生命保障係統的損失。西方植物學界首先意識到這種損失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各國科學家大聲疾呼,製止世界性野生植物種質流失,西方國家的植物園在搞了幾百年搜集、馴化利用和觀賞之後,把重點轉向全球性植物種質保護,特別是不發達地區、尤其是熱帶地區的稀有、瀕危植物。近年來,全球植物園以每周建成一個的速度猛增,現已超過1400個,形成兩三百年來未有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