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綠色行動(2)(1 / 3)

中國正以曆史上最脆弱的生態係統,承受著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強的發展壓力。中國的人均自然資源遠遠低於世界平均值:水資源為1/4,森林為1/10,可耕地為1/5……經過幾十年大規模工業化的衝擊,中國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化,耕地劇減,植被萎縮,空氣汙染,垃圾圍城,水危機,沙漠化……

倘若我們為一代人的享受斷送了未來發展的根基,我們的發展會不會因此而麵臨危機?當人們不得不為空氣、水、土壤等生存資源殊死相爭的時候,又如何去尋求經濟的繁榮和政治的穩定?

倘若我們為一時的富裕毀掉了中華文明的母土,十幾億之眾的人口會不會成為世界最大的一群生態難民?如果生養我們的土地遺棄了我們,又何處去尋找能夠接納我們的家園?

我們在看到聽到各種環境災難的時候,總會多多少少感到不安,因為我們明白,它同我們每個人和每個人的子孫,有著某種最基本最致命的聯係。

然而我們也許沒有意識到,當我們追逐那種高消耗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我們也在不自覺地製造著這些災難,因為正是這種生活方式導致了對自然的掠奪和對環境的汙染。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態鏈上的一環,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影響著地球。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可以通過選擇降低汙染、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來保護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隻要你堅持把消費行為節製在生態圈可以持續平衡的範圍內,隻要你處處珍惜地球資源,你就是在追求一種真正先進的時尚,那是一種關懷地球、關注未來、關心文明延續和後代生存的時尚,一種世紀性和世界性的時尚。

個人的行為也許微不足道,但把我們每個個人的力量聯合起來,便足以托起一種文明,一種與自然互惠共生的文明,一種可持續發展的文明。

摒棄無節製損耗自然的生活主張,選擇有利環境的生活方式,是一場生活價值的革命。中國急需這樣一場革命阻止環境的惡化,而中國青年,應是這場革命中最先覺悟和最早行動的一群。

第四節萬裏沙漠樹起綠色豐碑——三北防護林體係

三北防護林體係工程是一項正在我國北方實施的宏偉生態建設工程,它是我國林業發展史上的一大壯舉,開創了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先河。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包括我國北方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旗、市、區),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裏山口,東西長4480公裏,南北寬560—1460公裏,總麵積406.9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麵積的42.4%,接近我國的半壁河山。

在這塊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於種種人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這裏的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區域內分布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總麵積達149萬平方公裏,從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龍江,形成了一條萬裏風沙線。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麵積占這一地區總麵積的90%,在黃河下遊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麵3—5米,成為地上“懸河”。大部分地區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則澇”的氣候特點。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幹旱所帶來的生態危害嚴重製約著三北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各族人民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境地,同時也構成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嚴峻挑戰。

總結曆史經驗,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改變這一地區的自然麵貌和經濟條件十分關懷、極為重視。1978年11月25日,國務院批準了在三北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並特別強調:我國西北、華北及東北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木料、燃料、肥料、飼料俱缺,農業生產低而不穩。大力種樹種草,特別是有計劃地營造帶、片、網相結合的防護林體係,是改變這一地區農牧生產條件的一項戰略措施。並把這項工程列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項目。這一英明決策符合三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各族人民的強烈願望,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和當地駐軍的積極擁護和熱烈響應,在國際國內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英國《泰晤士報》稱讚這一規劃構想宏偉,將成為人類曆史上征服自然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