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麵積20萬公頃,1975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1980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大熊貓及森林生態係統。
本區地處岷江上遊、邛崍山的東坡,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最高峰海拔6250米,相對高差達5000米,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高山峽穀區。本區的地帶性植被屬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但隨著海拔的升高而形成的水熱條件的變化,植被類型相應出現規律的垂直變化。
在海拔2100—3600米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帶和亞高山針葉林帶,雲杉、冷杉林下生長著成片茂密的箭竹,為珍稀孑遺動物大熊貓最適宜的生存環境。本區動植物區係組成複雜,資源豐富,高等植物有181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珙桐、香果樹、紅豆杉等;高等動物有白唇鹿等40多種。保護區建立以來,在大熊貓的保護和研究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已成為大熊貓研究的中心。
二十四、重慶金佛山自然保護區
金佛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重慶南川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7°00′—07°20′,北緯28°50′—9°20′,總麵積41850公頃。保護區於1979年經四川省革委會批準建立,是一個以銀杉、珙桐等珍稀植物及森林生態係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本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邊緣向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境內山勢陡峭、峽穀深切,大小山峰達108座,主峰風吹嶺海拔2251米,為大婁山脈東北段的最高峰。本區基帶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且垂直分布明顯,原始森林保存麵積較大。區內植物區係成分複雜多樣,物種多樣性富集,古老孑遺植物和特有植物種類多,為我國植物資源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之一。據初步調查,區內高等植物共有291科1450屬4883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銀杉、珙桐、紅豆杉、銀杏、伯樂樹、香果樹等數十種,並為300多種植物的模式標本產地;陸棲脊椎動物有39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白頰黑葉猴、灰金絲猴、金錢豹、雲豹、綠尾虹雉等30餘種。金佛山地貌奇特,瀑布、流泉、溪流密布,海拔2000米以上的亞高山溶洞群世所罕見,具較大的旅遊開發潛力。本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集生物多樣性豐富、自然景觀奇特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區,在保護、科研和合理利用等方麵都有很高的價值。
二十五、貴州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赤水市境內,麵積13300公頃,1984年經赤水人民縣政府批準建立,1992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
本區地處赤水河畔的坡麓地帶,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內植被在海拔700米以上為中亞熱帶濕潤常綠闊葉林,在海拔700米以下的溝穀中為南亞熱帶溝穀雨林,林下生長著成片的桫欏,數量達4萬餘株,為國內罕見。區內有蕨類植物近200種,種子植物5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7種;野生動物有獸類10種、鳥類110種、爬行類32種、兩棲類10種、魚類39種、昆蟲100餘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8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桫欏等亞熱帶珍稀物種的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二十六、貴州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貴州省的江口、印江、鬆桃、三縣交界處,麵積41900公頃,1978年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同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生態係統及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動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