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我國自然保護區一覽(3)(2 / 3)

十九、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西省永修縣境內,麵積22400公頃,1983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5年晉升為國家級,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係統。

本區地處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西北角,每年秋去冬來,水落灘出,沼澤星羅棋布,水草繁茂,魚蝦眾多,是候鳥理想的越冬地。據調查,全區有鳥類258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9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有32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鶴越冬地,全球約95%的白鶴在此越冬,也是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越冬鴻雁群體所在地。該保護區已逐步成為世界保護、研究鳥類的重要基地。

二十、江西井岡山自然保護區

井岡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井岡山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6′—114°18′,北緯26°30′—26°40′,總麵積17217公頃。保護區於1981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是一個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本區地處羅霄山脈中段,區內山體峻拔雄偉,層巒疊嶂,串珠狀小盆地點綴山間,最高峰井岡山主峰海拔1586米,最低穀湘洲河穀海拔僅230米,相對高差達1300餘米。由於曆史上因山高路險、人口稀少以及與外界聯係甚少,而保存了完整的常綠闊葉林,尤以河西城主峰為核心的大麵積原始常綠闊葉林是我國最典型的、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植被。區內植被類型複雜多樣,生物資源豐富,並具典型性、代表性、特有性等特征,森林植被有12個植被型,92個群係;維管束植物有3400餘種,占江西省植物種數的70%;森林脊椎動物有260多種(魚類除外),昆蟲3000餘種,均優於同緯度的其他區域。本區珍稀瀕危物種種類較多,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穿山甲、大鯢等30餘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福建柏、白豆杉、閩楠、伯樂樹等,井岡山特有植物有22種,為我國東亞熱帶地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之一。

二十一、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陝西省太白、眉縣、周至三縣交界處,麵積56325公頃,1965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森林生態係統和自然曆史遺跡。

本區地處秦嶺山脈中段,太白山頂海拔3767米,為秦嶺的主峰。秦嶺山脈為我國南北氣候和植物的分界線,太白山則處於華北、華中和青藏高原三區生物交彙過渡地帶,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植被垂直分帶明顯。高等植物有200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連香樹、水青樹、星葉草、太白紅杉等21種;高等動物有270多種,國家保護動物有大熊貓、羚牛、豹等20多種。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區,還保存著比較完整的第四紀冰川遺跡。該保護區是開展科學研究難得的“天然實驗室”。

二十二、山西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山西省寧武縣境內,麵積21453公頃,1980年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禽褐馬雞及森林生態係統。

本區地處呂梁山係的北端,主峰蘆芽山海拔2736米。區內山係奇特險峻,生態環境複雜,保存有大麵積華北落葉林和大片的雲杉林,是目前黃土高原森林生態係統保存最完好的地區之一。這裏植物區係成分複雜,除華北成分外,還有蒙古成分、東北成分和古北成分,並含有華北特有種。高等植物有93科、370屬、700多鍾,已發現的脊椎動物有232種,其中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褐馬雞、黑鶴、金雕、金錢豹等6種,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原麝、猞猁、古貂、馬鹿、蒼鷹、紅隼等22種。特別是世界性瀕危珍稀動物褐馬雞在保護區內有較大數量的分布,種群數量達2700隻左右,並為褐馬雞分布的最北限。蘆芽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和研究褐馬雞、華北落葉鬆等物種及其生存環境,涵養汾河水源以及探索西北部山區綜合開發途徑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