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為南嶺山地越城嶺支脈的一部分,海拔多在1200—1600米,最高海拔1895.5米,地貌屬中山類型。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帶植被為典型常綠闊葉林,境內有高等植物1114種,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12種。其中以銀杉最為著名,銀杉是僅產於我國的第三紀孑遺植物,現存數量不多,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保護區分布有1000多株。本區野生動物資源也比較豐富,高等動物有118種,其中獼猴、林麝、紅腹角雉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三十三、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麵積241776公頃(由猛臘、尚勇、猛侖、猛養、曼搞五大片組成),1958年經雲南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建立,1981年雲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區劃調整,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1993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主要保護對象為熱帶森林生態係統和珍稀動植物。
本區屬熱帶濕潤氣候,全區低山連綿、河流縱橫、四季常青,是中國熱帶原始林保存最好的地區,以“動植物王國”聞名。已鑒定的高等植物約389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望天樹、桫欏、野生稻等53種;脊椎動物有75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黑長臂猿、亞洲象等36種。本區的特有植物有細蕊木蓮等30種,特有動物有雙帶魚螈等7種。西雙版納不僅是物種的天然基因庫,而且其神奇的熱帶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為我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區之一。
三十四、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海南省瓊山市境內,麵積3337公頃,1980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晉升為國家級,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生態係統。
紅樹林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我國僅在南方少數省區的沿海有所分布。東寨港及其附近的海灘上尚保存有麵積較大、生長良好的紅樹林,且紅樹林樹種之多,為全國之最,全球紅樹林樹種約40多種,我國分布有24種,而東寨港就有19種。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海灣生態平衡等方麵都有重要作用。
三十五、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若羌縣境內,麵積450萬公頃,1983年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5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原始狀態的高原生態係統及野驢、野犛牛等珍稀動物。
本區地處東昆侖中段北坡大型凹陷盆地中,東鄰柴達木盆地,南倚昆侖山與藏北高原相接,北部受幹旱貧瘠的阿爾山所屏蔽。區內地形複雜多樣,構成了保護區的奇特景觀。植物從其種類及分布上充分顯示著由中亞荒漠向青藏高原過渡的特征,高等植物種類達300餘種。並分布有較大麵積的高寒草原,加之人跡罕見,使這裏成為許多高原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樂園,區內分布著各種各樣的珍禽異獸,高等動物有63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野犛牛、藏野驢、藏羚、藏原羚、雪豹、黑頸鶴、藏雪雞等,且種群數量較大,密度較高,被譽為“天然動物園”和“有蹄類動物世界”。該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典型高原生態係統和開展生物地理、地質、氣象等學科的研究均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十六、西藏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西藏自治區的定日、聶拉木、吉隆和定結四縣,麵積338.1萬公頃,1988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高山、高原生態係統。
珠峰保護區包含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和其他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又是世界生物地理區域中最為特殊的西藏自治區和喜馬拉雅高地省的交界處,成為世界上最獨特的生物地理區域。區內生態係統類型多樣,基本保持原貌,生物資源豐富,珍稀瀕危物種、新種及特有種較多,初步調查共有高等植物2348種,哺乳動物53種,鳥類206種,兩棲動物8種,魚類10種,含有代表該地域特色的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植物4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10種,二級保護動植物28種。同時,保護區還具有豐富的水能、光能和風能資源,以及由獨特的生物地理特征、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曆史遺跡構成的重要的旅遊資源。珠峰保護區的科學價值無法估量,是研究高原生態地理、板塊運動及環境科學、社會人物科學等學科的寶貴的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