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海洋的謎團(1)(3 / 3)

來去匆匆的龍卷風平均每年使數萬人喪生。全球每年平均發生龍卷風上千次,其中美國出現的次數占一半以上。

1974年4月3日,在美國南部發生了一場龍卷風,風速從每小時大約180千米加大到500多千米,卷走了239人,使4000多人受傷,24000多個家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損失價值約7億美元。

此外,亞歐與大洋洲地區也是龍卷風的多發地區。雖然,世界各國對龍卷風的研究都很重視,但龍卷風之謎一直未能徹底解開。

龍卷風的形成一般都與局部地區受熱引起上下強對流有關,但強對流未必產生“真空抽水泵”效應似的龍卷風。

蘇聯科學家維克托·庫申提出了龍卷風的內引力——熱過程的成因新理論:當大氣變成像“有層的烤餅”時,裏麵很快形成暴雨雲——大量的已變暖的濕潤的空氣朝上急速移動。與此同時,附近區域的氣流迅速下降,形成了巨大的旋渦。

在旋渦裏,濕潤的氣流沿著螺旋線向上飛速移動,內部形成一個稀薄的空間,空氣在裏麵迅速變冷,水蒸氣冷凝。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觀察到龍卷風像霧氣沉沉的雲柱的原因。

但問題是在某些地區的冬季或夜間,沒有強對流或暴雨雲時,龍卷風卻也經常發生。這就不能不使人深感事情的複雜了。

不僅如此,龍卷風還有一些“古怪行為”使人難以捉摸——它席卷城鎮,搗毀房屋,把碗櫥從一個地方刮到另一個地方,卻沒有打碎碗櫥裏麵的一個碗。被它嚇呆的人們常常被它抬向高空,然後又被它平平安安地送回地上。大氣旋風在它經過的路線上,總是準確地把房屋的房頂刮到兩三百米以外,然後拋到地上,然而房內的一切卻保存得完整無損。有時它隻拔去一隻雞一側的毛,而另一側卻完好無損。它將百年古鬆吹倒並撚成紐帶狀,卻絲毫不會折損到近旁的小楊樹。

龍卷風之謎,至今仍有待人們去不懈探索。

海底風暴之謎

幾年前,科學家們在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諾瓦斯科特亞南部海域考察時,有兩件事使他們大為吃驚:一是從5000米深的海底采集上來的海水,竟渾濁得漆黑一團,其渾濁程度比一般大洋高出100倍;二是從海底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平坦的海底沉積物表麵出現了一道道有規則的波紋,猶如一陣大風剛剛刮過,水麵留下了一片漣漪。在通常是非常平靜的深海世界裏,出現這種奇異的現象,實在令人費解。

莫非在深海下也出現了“風暴”?為了查明原因,美國的海洋學家和地質學家在諾瓦斯科特亞南部海進行了一次名為“赫伯爾實驗”的科學考察。這次考察采集了海底水樣,拍攝了海底照片,測量了海水透明度,並在海底設置了一連串的自記海流計,對底層海流進了長時間的連續測量。

最終,科學家們在“赫伯爾實驗”期間又采到了渾濁的水樣,再次表明實驗地區底層海水的擾動確實異常強烈。還發現這裏海水的渾濁程度隨地點、時間變化很大,越靠近海底海水的渾濁度越高;有一個地點的海水非常渾濁,可是一個星期後又突然變清了。

實驗中還發現這裏海水透明度的變化也很大。有一架透明度儀觀察到3次極端黑暗期,每次持續3~5天,黑暗程度達到伸手不見五指,比世界上任何河口、港灣的海水都渾濁。

科學家們認為,這是由於有一股1千米長的沉積物“雲霧”狀潛流在海底滾滾奔騰的結果。它猶如刮起的一股海底“風暴”,非常猛烈,將海底沉積物刮起,使海水變得異常渾濁。

但是,這股深海潛流為什麼如此激蕩呢?有的海洋學家認為,這是從附近流來的一股強大的海流——墨西哥灣流左右擺動的結果;另一些海洋學家認為,該海區有一南一北走向的海底隆起,這種上下起伏的地方使深海水激烈地擾動;還有一些科學家指出,在“赫伯爾實驗”區域的南部有水下死火山山脈,這種海底起伏也能夠改變海流方向,形成劇烈的旋渦。

直到現在,科學家們還是眾說紛紜,而有關這支深海潛流產生的原因,仍是一個有待揭示的自然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