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消費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在國內市場所消費的一定商品的數量。它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大的彈性。它要受到政府收入分配、就業政策、消費者購買力的變化,人口結構、商品新功能的發現以及替代品的供給和價格調整等許多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2.出口量。在產量一定的情況下,某種商品出口量的增加勢必減少對國內市場的供給。反之,減少出口,就會導政國內供給的增加和價格的下降。在預測出口量對商品期貨價格的影響時,不僅要分析國家年度出口計劃與實際出口之間可能產生的差異以及出口合約的簽訂日和實物交割期。因此,必須盡可能詳細地了解和掌握國家的出口政策(如補貼廣國際市場商品供求趨勢、進口國家的外貿政策等。
3.期未結存量。是分析~預測期貨市場價格變動的趨勢的最重要的數據之一。它最能反映當期某種商品的供求關係,如果當年年底商品存貨量增加,則表示當年該商品供給量大幹需求量,下期商品期貨價格可能下跌;反之,期未結存減少,則表明當期供應量小於需求量,下期商品期貨價格就可能上升。這就不僅要了解本國市場商品的期未結存量,而且還要了解有關各重要國家同種商品與替代品的期未結存量。
基本分析法認為,為更好地把握住進入期貨交易的時機,更加準確地預測和分析商品期貨價格走勢,交易人必須在利用上述各項影響期貨市場供給需求因素對商品期貨價格走勢作定性分析的同時,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定量分析,來測定商品期貨價格升降與商品供求狀況變動的相關影響程度、常用的統計方法有:需求價格彈性係數、替代品交叉彈性係數、相關商品比價指數分析及回歸等。
二、金融貨幣因素
商品期貨交易與金融貨幣市場有著密切聯係,金融利率的高低、國際貨幣彙價的升降、黃金價格的波動,都直接影響著商品期貨市場的價格變動。
1.金融利率。在現代商品經濟中貨幣政策是國家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各國政府為抑製通貨膨脹,通常采取緊縮銀根辦法,結果導政利率上升。當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時,有些投機者因利息負擔加重、風險增加而退出期貨市場或拋出期貨以求盡早平倉:而另一部分投機者在價格看跌的情況下,又紛紛進行拋空活動,將期貨合約大量拋售,從而引起商品期貨價格的暴跌。反之,當銀根過度緊縮時,市場蕭條、經濟萎縮,政府不得不放鬆銀根,增加貨幣投放量,利率也隨之下降。由於利息負擔減輕,會刺激期貨交易者紛紛投身期貨市場,期貨投機活動又趨活躍,期貨交易量也隨之上升。如低利率持續一段時間後,期貨的供應量增加,又會促使商品期貨價格下落。
2.彙率。世界貿易中約有70%的貿易活動以美元計價和結算。美元、英鎊等彙率的變化對國際性的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美元升值,某一國貨幣貶值那麼該國商品在美國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因本國貨幣貶值而低落,該國商品在國內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價格因本國貨幣貶值而上升。如1967年11月18日,英鎊被迫貶值14.3%,1968年3月,倫墩交易所羊毛期貨價格由原來的97英鎊上升到103英鎊,而紐約商品交易所羊毛的期貨價格從原來的114美元下跌到112美元。彙率變動對商品期貨價格的是直接和顯而易見的。
3.黃金價格。黃金是商品市場中最主要的保值商品。黃金價格上升。說明社會遊資過多,市場過熱,而這一般也標誌著通貨膨脹的上升和隨之而來的利率提高。此時投機者紛紛抽出投機資金轉向更為有利可圖、可具保值功用的黃金交易,期貨合約大量拋售,商品期貨價格猛跌。反之,當黃金價格下跌時,投機者又會紛紛重返期貨市場,期貨合約需求量的迅速增加使期貨市場價格上升。因而在一般情況下,商品期貨價格與黃金價格是反向變動的勢態。
三、政治因素。
在現代社會中,政治與經濟密切相關,商品期貨價格對國內外政治氣候變化的反應十分敏感。國際國內的政治局勢,國際性政治事件爆發、國際關係格局的變化、各種國際性商業組織的建立以及有關商品協議的達成、政府對經濟進行幹預所采取的措施等諸多因素均會對期貨市場價格產生影響。如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第亡天紐約商品交易所的黃金價格就漲到跌板。又如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經常開會討論石油的限產保價,對石油市場的期貨價格產生直接影響。1980年1月4日,美國為警告蘇聯人侵阿富汗,決定向蘇聯禁運糧食1700萬噸,引起芝加哥交易所閉市兩天,到9日開市後又出現多次跌板。又如美國政府在認為國際局勢比較緩和的時期,有時會在市場上拋售一些國集的銀、鋁、錫、橡膠等戰略物資,這樣就造成上述商品的期貨價格下降。
政治生活複雜多變,政治事件的發生很難預料,在分析政治因素對期貨市場價格影響時,不僅要密切注視世界政治氣候的變化,而且還必須警惕投機大戶利用政治性新聞來製造輿論和假象從中牟利。
四、投機心理因素
投機者加入期貨交易的目的就是利用期貨商品價格的上漲下跌波動從中牟利。一般地說,在商品期貨價格看漲時,投機者往往迅速地購進期貨合約。以期價格上漲時再拋出牟利、而大量投機性的購進,又會促使期貨價格的上揚。反之,當期貨價格看跌時,投機者往往又迅速賣空,大量售出期貨合約,待價格下降到一定水平後再補進平倉牟利。而大量的拋售又導致商品期貨價格的進一步下降。這種投機者心理與投機交易無疑在商品期貨價格形成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1979年初,美國白銀犬王納爾遜、亨特兄弟,在紐約和芝加哥交易所以每盎司6.7美元的價格大量收購白銀,到年底,他們控製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存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69%的存銀,共擁有1.2億盎司的現貨和0.5億盎司以上的期貨。在亨特的控製下,白銀價格逐漸回升,至1980年1月17日白銀價格已漲到48.7美元,半年間白銀價格上漲了四倍,到1980年1月21日,白銀價格已達到每盎司50.35美元的曆史最高峰、比上年上漲了八倍多。期貨交易的投機活動造成一種虛假的投機性需求。期貨交易者的心理因素對商品期貨價格也產生極為微妙的影響。1979年11月黃金價格為每盎司400美元,由於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大幅度地提高石油價格,以及蘇聯人浸阿富汗,兩伊關係惡化國際上一些金商利用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虛張聲勢,哄抬金價,引發了狂熱的收購風潮,使得黃金價格猛漲到每盎司838美元。正當金價高漲,搶購成風的當口,1月22日有謠傳美國將大量賣黃金,致使金價驟跌,倫墩黃金市場金價跌至每盎司735美元,到3月份金價跌到460美元的低點。在期貨交易中、心理因素的影響極難測定,必須廣泛地收集有關的信息,防止投機交易聲東擊西,施放煙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