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保值是期貨交易的主要業務之一。套期保值業務是期貨市場為社會經濟做出貢獻的具體形式,通過套期保值業務,企業可以回避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本章將對套期保值的經濟原理、業務內容進行概述,並進行案例剖析。
第一節套期保值的經濟原理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對於商品經營者來說,對其經營的商品或資產,都可通過保險的方式投保,以免遭受各種自然災害、意外事故、不可抗力等破壞而帶來的損失。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除了這種有形損害的風險之外,任何商品經營者都還時刻麵臨著價格變化的風險。而對這種風險,保險公司是不予受理投保的,這就予商品經營者造成了很大的不穩定性。
在長期的商品生產與流通過程中,人們經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找到了在期貨市場上,通過套期保值的技術來獲得對價格波動所造成商品經營風險威脅的某種程度的保險。
套期保值是指以轉移價格波動風險而進行的期貨合約買賣。指商品經營者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進行兩個在數量上相同、方向上相反的買賣:即其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在期貨市場上與現貨市場相反的頭寸而將風險分散轉移的商品交易行動。
實際上,套期保值業務必須在期貨和現貨兩個市場上同時運做,其具體做法是:先進行現貨交易或簽訂遠期現貨合同,再在期貨市場上進行方向相反的期貨交易。在期貨市場上交易可分兩個步驟,首先,交易者根據自己在現貨市場中的交易情況,通過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建立第一個期貨部位;其次是在期貨合約到期之前,通過建立另一個與先前所持空盤部位相反的部位,來對衝在手的空盤部位,兩個部位的商品種類,合約張數以及合約月份必須是相互一致的。也就是說,交易者根據自己在現貨市場中所處的地位,在期貨市場買進或賣出期貨合約,並在該合約到期之前,再通過賣出或買進與在手空盤合約商品、合約張數及交割月份相等的一手合約,以對衝在手的空盤合約,結束保值交易。如果套期保值者首先賣出期貨合約,即稱為賣出套期保值,如套期保值者買進期貨合約,則稱之為買入套期保值。套期保值操作也被稱為“對衝”或“衡抵”。
二、套期保值的經濟原理
套期保值交易之所以能有助於回避價格風險,達到保值的目的,是因為期貨市場上存在一些可遵循的經濟規律。套期保值的經濟原理的運用就在於認識和掌握這種規律性,來指導交易者的對衝操作。
套期保值的一條基本規律是期貨價格趨勢與現貨價格趨勢大致相似。
期貨市場與現市場雖然是兩個各自分工的市場。但由於某一特定商品的士貨價格和現貨價格在同一時空內,會受相同經濟因素影響和製約,因而一般情況下兩個市場的變動趨勢相同.正因如此,交易者在現貨市場買入現貨的同時,在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如果價格變動走勢是越來越低,則交易者在現貨市場將虧損,而在期貨市場通過買進價格更低的新合同,對衝原以較高價格賣出的舊合同會取得盈利,盈利與虧損衝銷後,對交易者而言,價格實際穩定在原水平,這就達到了保值的目的。如果價格走勢越來越高,則在先賣出的期貨市場上交易者會虧損,但早先在現貨市場的買入則會讓他盈利。反之,在現貨市場先賣,在期貨市場先買,道理相同。
在實際運行中,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現貨市場價格與期貨市場價格隨期貨合約到期日的臨近,有著二者彙聚為一的趨合性。致使這種市場走勢趨合性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幾個:
1.實貨交割。-般地講,在供求因素不變的前提下,期貨價格通常高於現貨價格,因為期貨價格中包括儲存該種商品到交割日的一切費用如儲存費、利息等,這一費用又稱為持有成本。當接近交割時,期貨價格中的持有成本消失,二者趨合。同時,到交割期,期貨變為現貨。
2.套利。如果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在價格上出現差距,交易者就會利用兩個市場買低賣高,從而縮小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的價差,這種交易活動稱為套利。套利對於保持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間的價格關係來說非常重要,因為隨著套利活動的頻繁進行,兩個市場間的價格差距會逐漸縮小,並有助於使期貨合約期滿時,基差趨於消失。
3.期貨轉現貨。套期保值交易者除了可要求依據期貨合約交割現貨外,還可以進行以期貨轉現貨的交易。這種交易通常是在兩個希望通過互換期貨部位而進行現貨交易的套期保值者之間進行。期貨轉現貨交易是唯一允許在交易廳之外進行的期貨交易形式。例如某穀物出口公同與客戶簽訂了一項遠期交易合同,並同時在期貨市場做了多頭套期保值,該出口公司在收購穀物時,他可以以基差形式向某穀物儲運商詢購現貨,該儲運公司在此之前,為防出穀物價格下跌,也在期貨市場做了空頭套期保值。因此,雙方可按基差價格達成免費協議。具體程序是,儲運公司(空頭套期保值者)向出口公司(多頭)交付實際現貨,並同時以此賣出行為換取出口公司持有的多頭期貨部位對其手中持有的空頭期貨部位,結束套期保值業務,同樣,出口公司也接受了一個空頭部位,與手中持有的多頭部位對衝,結束套期保值業務。這種期貨轉現貨的交易大量進行,自然使期貨市場與現貨電場價格趨合。
三、套期保值的作用
對於套期保值,應該從不同的層次深人分析其作用。
1.從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角度看,套期保值業務為企業提供了回避價格風險的手段。生產經營者通過套期保值業務,來鎖住生產經營成本,保證預期的利潤。
2.從對市場正常運做的角度看,套期保偵業務是期貨市場正常運行的必耍條件。期貨市場要想正常運行,必須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參與,否則,其價格發現功能就會失去,期貨市場就失去了意義。
3.從對社會經濟的貢獻而言,套期保值業務是為經濟穩定發展服務的。有了回避價格風險的手段,企業是可以在較安定的條件下經營,從而使產業發展也較穩定,使社會經濟不因市場價格波動而影響,所以,套期保值業務被稱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穩定器”。
通過套期保值業務,生產經營者,躲開了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同時也必須放棄價格波動可能帶來的額外盈利,這樣他才得以鎖定生產成本。
第二節套期保值業務
套期保值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有買入保值(又稱多頭保值)和賣出保值(又稱空頭保值),兩者之別是以保值者在期貨市場所采用的頭寸來區分的。
一、買入保值
買入保值也稱為買期保值,是指交易者在期貨市場中購入期貨合同(即買空使其持有多頭頭寸),用以保障他在現貨市場的空頭頭寸,避免價格上漲帶來的風險。
以交易過程看,套期買入保值者為即期的現貨賣家或將來的現貨買家,即商品經營者賣出某種成批現貨時,在期貨市場上買進同樣數量的期貨合同,這樣做能使價格一旦上漲,就可用期貨將來的賣出對衝手持的買入合約的盈利來補償實物交易的損失。因此這是一種多頭套期保值策略。
例1:中期國庫券買入套期保值
為減少利率波動帶來的損失,機構投資商頻繁地借助於期貨市場。某製造廠的投資經理欲在5月份購入收益率較高的美國中期國庫券,但苦於在5月份之前無法籌措到1000萬美元。5月份的9月中期國庫券期貨合約價格為84-12,現貨中期國庫券價格為99-16,由於想購買年息8.5、到期日為1997年5月15日的債券,該經理在經過加權套期保值法計算後,於5月份在期貨市場按84-12價格買進103張9月份中期國庫券合約。在此後的數月中,因利率不降,現貨市場中期國庫券價格上漲至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