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風險投資(2 / 3)

5.風險投資促進了真實價格的發現。在期貨市場的交易過程中,它吸引了幾乎所有供給方和需求方,包括風險投資者。其中,套期保值者一般在交易過程中易位次數不多,大量的是風險投資者在易位。風險投資者欲從價格波動中獲得利潤,他就必須不停地通過各種渠道,用各種手段收集、傳遞.整理、檢索全世界範圍內一切有關影響商品價格因素的信息資料,正由於如此,他們所反映的是相對準確、較為真實的價格,風險投資者據此對於市場進行的遠期價格預測,並反映在風險投資(投機)行為中。而期貨交易所的價格發現正是對所有市場參與者(大多數是風險投資者對未來市場走向預測的行為化的一種趨勢的綜合反映,並以每天的結算交易價格反映出當天的綜合價格趨勢水平,它將影響供求的諸因素轉化為統一的交易價格,並通過風險投資者的行為,不斷地重複反映,基本上表現出節場上的商品真實價格水平。從微觀上看,這有助於生產經營者能夠準確地調整生產經營方向,從宏觀上分析,這調控了整個社會上的產業結構及各種供求情況。這就是風險投資者(投機者)在價格發現中的作用。

最後值得提出的一點是:雖然風險投資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起到巨大的作用,但也不可忽視它的負作用。在期貨市場中,若過分發展風險投資,使得風險投資者的數量大大地超過套期保值者轉嫁風險的需要量,也不利於交易的正常進行。這很容易泛濫成災,輕者造成期貨市場的震蕩和物價的大幅度波動,重則導致期貨市場垮台。其原因主要是過分放縱風險投資者(投機者)的發展勢必導致少量資力雄厚的投資者通過掌握大量的合約份額而達到控製期貨市場價格,及至壟斷期貨市場及其價格,使期貨市場失去應有的功能。因此,所有已開展期貨市場的國家,無一例外地對風險投資者進行掌握,嚴格製止過熱的風險投資行為。

第二節風險投資方式

風險投資者是用自己的資金去冒險,他們賺取利潤的能力完全取決於他的投機技巧以及對價格變化預測的準確性。為在價格波動中牟利,風險投資者必然會對投機的方法和技巧倍加注意。風險投資(投機)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一、價格差投機

這是最通常的風險投資方法。風險投資者利用對市場價格變動趨勢的預期判斷,在估計價格呈上升趨勢時買入或者在估計價格會下跌時賣出期貨合約,然後待有利時再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對衝,從而來獲取差價利潤。例如某風險投資者估計糖價上漲,他於9月初買入12月原糖期貨合約100張(每張100噸)每噸120美元,這種買入期貨合約寄希望於漲價賣出的風險投資者(投機者),市場上稱之為“盼漲”,或“多頭”,這種方式被稱為先買空策略。到10月底,12月期貨原糖價格上漲到每噸140美元,該風險投資者拋出12月原糖合約100張以抵消9月初買入的合約,每噸獲利20美元,當然,如果風險投資者預測錯誤,原糖期貨價格下跌而不是上漲,他將遭受損失。

另一種方式是先拋空期貨,然後再等待時機來補進對衝,市場上對於這種先賣出期貨寄希望於跌價而買入的風險投資者,稱為“盼跌”,或“空頭”。假定,該投資者估計原糖價格將下跌,他在9月初賣出12月原糖期貨合約100張,每噸賣120美元。結果,做空頭後,原糖價格沒有下跌,而是上漲,該投資者為防止原糖價格持續上升而遭受更大損失,被迫於9月中旬以每噸132美元的價格買入100張原糖合約平倉,平均每噸虧12美元,加上手續費,損失是相當慘重的。

利用商品的價格波動進行風險投資的關鍵是分析預測價格走勢是否正確。如能看準趨勢,就可以投機獲利,看錯了價格趨勢,也都會造成虧損。由於商品價格趨勢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各種難以預料的偶然因素和投機心理因素等等,要做到正確地判斷未來價格趨勢的變化是一項很複雜的和困難的工作,因此這種方式風險較大。

二、期間差價投機

這種方式欲稱“期貨期間跨利”,它是利用某期貨商品短期內供求失去平衡來賺取不同期貨月份的差價。當市場出現旺市時,商品需求激增,價格上升,同一種商品不同時期期貨之間價差會擴大,風險投資者便可以在旺市末期賣出遠期貨,同時買入近期貨,而到了淡市末期補入遠期貨,賣出近期貨,以獲取差價利潤。進行期間差價投機成功與否,不在於絕對價格高低,而在於不同期間價格差額的變化,所以關鍵問題在於投機者對於期間差價變化趨勢的預測判斷是否正確。

三、空間差價投機

在某一相對固定時間或較短時間內,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期貨交易所之間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風險投資者即可趁機利用價差進行風險投資,獲取風險利潤。

由於經常有許多風險投資者在進行這種投機活動,實際上各地期貨交易所的同一種商品期貨價格是趨向一致的,因此,做這種風險投資交易,行動要迅速,僅在短暫期內即可獲利。做某種風險投資極其複雜,而且現實中的兩個交易所可能還會采用不同的國際貨幣牌價,風險投資者不但要考慮這兩個期貨交易所之間的價格變化,還要密切注意兩種貨幣彙價的變動因素,即要冒價格和外彙彙率變化的風險。

期間差價投機和空間差價投機的具體做法將在第七章套期圖利及其交易實例中詳細介紹。

四、基差投機

基差是指同一商品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當市場供求平衡或供給超過需求時,期貨價格常常高於現貨價格,這種差額稱之為“期貨升水”(或“現貨貼水”);而當市場商品供應短缺,現貨供不應求時,現貨價有時會高於期貨價,這種情況稱之為“現貨升水”(或“期貨貼水”)。而在市場急劇變動時,經常會出現這兩種基差不斷地相互轉化的情況,風險投資者往往利用此變化來賺取風險利潤。例如,5月份時倫敦金屬交易所錫出現“現貨升水”,即現貨錫價每噸6500英鎊,而3月期貨每噸僅為6360英鎊。風險投資者估計,在短期內錫的供應量將會增加,“現貨升水”情況將會轉變為“期貨升水”。於是該風險投資者在倫敦以平均每噸6480英鎊價格拋空錫現貨50張(每張5噸),同時以平均每噸6380英鎊購進同等數量的3月份期貨錫合約。兩周後,錫價出現“期貨升水”,現貨價降至每噸6450英鎊,3月期貨價漲至每噸6460英鎊。

五、替代商品價差投機

風險投資者在同一時間、同一交易所內利用具有明顯替代性的不同商品價格差額變化來謀取利潤的活動,、叫做替代商品價差投機。如同為飼料的玉米、燕麥、豆渣等商品之間具有明顯的替代性,如其中某一商品供應緊張,價格上升時,也必然會刺激其他飼料價格上升。但它們之間的價格上升幅度是不同的,利用這種替代商品價差的變化,即可進行投機活動。

做替代商品期貨價差投機交易的好處是:假如他對整個飼料價格變動趨勢預測失誤,如飼料價格是下跌而不是上升,那麼問題也不大,隻要他對各替代商品間的價格差額變動幅度估計正確,他或許還有風險盈利的機會。而不像其中一項商品的價格差投機,如對價格變動方向預測錯誤,就沒有任何彌補虧損或反敗為勝的機會。

替代商品價差投機也將在第七章中詳細介紹。

以上各種風險投資方式不是割裂的,風險投資者可以將各種方法結合使用,他也可以利用短時期內期貨價格的微小波動進行風險投資活動。比如風險投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期貨價格的短期頻繁波動,見到有利時機就隨時買入或賣出,又迅速賣出或買進平倉對銷。這種投資方式的特點是資金周轉快,盈虧相對都較小,搶帽子總是喜歡用這種方法。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風險投資基本原則是利用價差變化,賤買貴賣,取得風險收益。當然盈虧的關鍵取決於風險投資者對價格變化趨勢估計的正確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