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遠離毒品(1)(3 / 3)

吸毒與犯罪如影隨形。據有關資料記載,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社會吸毒與犯罪幾乎是同義詞。華盛頓監獄裏一半以上的刑事犯在被捕前是吸食毒品的,而在全國這個比例更高。吸毒者傾家蕩產,向親友借,騙不到毒資後,便鋌而走險,進行刑事犯罪活動,這是大多數吸毒者的必經之路。貪汙,販毒,賣淫,強奸,詐騙,敲詐,盜竊,搶劫,行凶殺人,報複社會,幾乎是吸毒者的通病。毒品不僅耗財,而且傷人;不僅使人貧困,而且使人衰弱。在殘害人們身體的同時,使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急劇下降。這會使一個民族有“滅種”的潛在危機,給一個國家帶來積貧積弱,不攻自垮的後果。中學時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節,是如詩如畫的多夢歲月,中學生是充滿理想和希望的生力軍,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然而,中學生一旦染上毒癮,就如同與魔鬼結伴,再也看不到青春美好的影子,甚至連做人的理智也喪失殆盡。

青少年染毒的原因

青少年的身體正處於快速生長階段,身體的發育常常令許多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騷動不安。青少年時期是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化的關鍵階段。然而,由於他們尚未形成獨立的人格,缺乏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無法排遣生理變化給他們帶來的煩惱。加上學業壓力太大,不知如何麵對,往往就從毒品中尋找短暫的安慰和解脫。青少年時期是自我意識萌芽和發展的時期,強烈的獨立意識特別容易使他們產生叛逆心理。隨著經濟的加速發展,社會變遷的加快,代溝的產生,他們的叛逆心理常常以非正常的方式——諸如吸毒,群居,出走等超出社會規範的行為表現出來。青少年還沒有社會化,還不具備獨立的人格,所以他們的行為很容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吸毒的朋友,吸毒的父母,常常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

青少年的行為特征是模仿性,衝動性,逆反性,互感性,取樂性,易複性。這些特征在一定的環境,條件因素影響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原因。一項調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況下吸毒成癮的。抱著“找一下吸毒的感覺”,“抽著玩玩”,“嚐嚐新鮮”等念頭,一些青少年有著“我隻想知道吸毒是怎麼回事”,“我不信它有那麼神”,“吸一口不要緊”等心態,在毒品麵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情感特征上,吸毒者顯示有愛憎顛倒,好惡顛倒,極易感情用事,極易產生激情而往往難以自我控製等特點,最終導致吸毒釀禍。認知特征,有些人認為吸毒時髦,氣派,是高檔消費和富有的象征。甚至認為“好吃的,吃了;好玩的,玩了;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裏遊的,差不多都見識了,抽就抽點,不枉來到人世一遭”。許多青少年就是這樣嚐試著吸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