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1 / 2)

稚子問道

稚子:“先生,人生真是由命運主宰的嗎?”

智者:“是,又不是。”

稚子:“學生不甚明白,請先生明示。”

智者:“人生即命運,命運即人生,二者本為一,又何來主宰之說?”

稚子:“學生愚鈍。。。。。”

智者:“人生之道,是為命運;命運之道,是為人生!”

稚子:“人生之道?”

智者:“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稚子:“學生不懂。”

智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宇宙萬物皆有其道,大至日月星辰,微至一花一草,概莫能外。人生亦然,故曰人生之道!道,有形,亦無形。”

稚子:“請先生詳解。”

智者:“月之陰晴圓缺,花之花開花謝,人之歡喜悲苦。凡眼之所見,皆為有形之道,可道之道。”

稚子:“那何為無形之道?”

智者:“象之本源,抑或心之所見,便為無形之道,此亦為不可道之道。”

稚子:“先生,何解?”

智者:“為何月有陰晴圓缺,花開又花謝,人有歡喜悲苦?個中因由,是為無形之道。”

稚子:“學生還是不甚明了?”

智者:“用心感受,將來自會明了。”

稚子:“先生為何不現在告知於我?”

智者:“言,不及意;道,不可道!”

稚子:“啊?”

智者:“萬千世事,言語不清,唯用心感悟,方能體會,此乃悟道。”

稚子:“悟道?”

智者:“然,唯先悟道,方能懂道———使道可獻人,則人莫不獻之其君;使道可進人,則人莫不進之其親矣;使道可告人,則人莫不告之兄弟矣;使道可傳人,則人莫不傳之其子矣;然而不可者,無他也,中無主而道不可居也。”

稚子:“學生完全不懂!”

智者:“現在不懂沒關係,為師隻是在你頭腦中留下印記,將來你自會明了。稚子且記住,眼之所見未必為真,眼之未見未必為虛,唯心之所見方為真,此便是悟道!”

稚子問命

稚子:“先生,那四柱八字真能算出人生之命運嗎?”

智者:“稚子心存疑問?”

稚子:“但憑一人之出生時間,就能斷其一生吉凶禍福?!”

智者:“稚子不可小瞧‘時間’,你可知‘時間’為何物?”

稚子:“啊?!時間。。。時間不就時間嗎?一年365天,1天24小時,1小時60分鍾。。。。。”

智者:“不盡然也!稚子眼中之時間,未必為時間本身耳!”

稚子:“先生何意?”

智者:“稚子所言之時間,隻是以人類當下之認知,對時間的描述而已!當今之世人,尚無一人可準確定義時間為何物!”

稚子:“。。。。啊?!時間真有那麼神秘嗎?”

智者:“大千世界,原本神秘,人類對其認知與理解,不過十之一二!時間之與人類,好比玻璃鏡之與蜜蜂。”

稚子:“玻璃鏡之與蜜蜂?”

智者:“然。”

稚子:“何意?”

智者:“止於感知,不可認知!蜜蜂受困於玻璃瓶內,亂飛亂撞於瓶身,對其唯一出口——瓶口卻總是視而不見。”

稚子:“當真?為何如此?”

智者:“玻璃鏡之與蜜蜂,唯有感知,不可辨之。用當今之術語解釋,蓋因蜜蜂隻具二維識別能力,辨不清玻璃鏡與空氣,將來你便明了。”

稚子:“。。。。。哦。。。。原來如此。。。。先生之意,人類受時間之影響,猶如蜜蜂受玻璃之影響,視若無物,實則受其製約。”

智者:“稚子聰慧。豈止人類,世間萬物,又有何物可以不受‘時間’之製約?!麵對‘時間’,世間萬物皆是過客。所謂永恒,唯時間本身耳!所謂‘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凡此種種,皆乃時間之功效矣!”

稚子:“學生略微明白一些了。。。。。。。是故,先賢用時間來推斷人生之命運?”

智者:“稚子聰慧。對人而言,時也,命也,運也,機緣也!”

稚子:“。。。。時也,命也。。。。。”

智者:“稚子你且記住,世界萬物皆受其所處‘時間’與‘空間’之影響,無論世事如何變幻,皆逃不出這一時空限製!”

稚子:“時空限製?”

智者:“然。‘時空’便‘時間’與‘空間’之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