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民辦教育領域還是一片荒涼。拓荒者是需要非凡勇氣的,要有一種百折不撓、敢作敢為的精神品質。湯有祥,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所私立高中——浙江安吉上墅私立高中的創辦者,就是這樣一位曆經24年風雨曆程的民辦教育探索者,可以堪稱為中國民辦教育的領跑者。
浙江省安吉縣城經濟開發區內,浙江宇翔外國語專修學院宏大漂亮的校園顯得冷冷清清。三年了,這所當年熱熱鬧鬧的浙江省重點工程,如今卻被冷落在秋陽裏“曬太陽”。
這所學院是在安吉上墅私立高中發展的基礎上創辦的。它的創辦者湯有祥,現任浙江省政協委員、民進中央聯絡委員、浙江省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浙江安吉上墅私立高中校長、上墅教育集團董事長,先後榮獲“21世紀封麵人物”、“新世紀中國改革人物”、“全國民辦教育十大傑出人物”、“世界成功人士”等稱號。他創辦的安吉上墅私立高中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優秀民辦學校”稱號,被教育部評估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2001年,浙江宇翔外國語專修學院被作為浙江省重點工程項目立項批準,投資1.2億元建成。2002年被省教育廳批準為高等教育學曆文憑考試試點學校並開始招生。三年中該校發展迅猛,每年招生在500人以上,學校呈現蒸蒸日上的態勢。
就在湯有祥準備大展宏圖時,2005年,教育部決定停止專修學院的高等教育學曆文憑考試招生,這突如其來的災難幾乎將他擊倒。
這所民辦高校紅火了三年,卻因政策性原因被停止招生,校舍絕大部分被閑置起來,前景不妙。從1984年創辦安吉上墅私立高中至今,湯有祥經過的坎坷磨難無以數計,一道道難關都被他趟過來了。這一次,他能邁過這道難關嗎?
2008年金秋10月的一天下午,浙江安吉縣的開發區內,湯有祥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回望他經營民辦教育20多年來的坎坷經曆。這20多年來的發展史,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也是一部爭取生存的抗爭史,艱難度盡,坎坷曆盡。憑著矢誌不移的頑強拚搏,湯有祥在困境中堅持到今天。
1984年,改革開放後的第六個年頭。安吉縣上墅鄉和全國其他農村一樣,開始有了勃勃生機。逐漸擺脫貧困的上墅農民渴望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然而,當時安吉初中畢業升高中的升學率僅30%左右。每年有2000多名初中生畢業後即失學。而隨著這2000多名學子的失學一起破滅的,是2000多個家庭殷切的希冀。
每年揭榜的日子,是他們中大部分人的“黑色七月”。1984年,又一個黑色的七月到來了……
一天晚上,幾個落榜生的家長擁進當時在上墅鄉中學任教的湯有祥家,開門見山地提出:“老湯,如今有這麼多孩子求學無門,你活動能力強,辦所學校吧!”
決心把一生獻給教育事業的湯有祥被觸動了:“確實也隻有辦學,才能讓更多的孩子繼續讀書。”
他沒有當場表態,因為他深知辦學的艱難。校舍、師資,教學設施,這些如果沒有巨額資金的支撐,將隻能是鏡花水月。然而更重要的是,私人辦學,政策是否允許?
這天半夜,湯有祥輾轉難眠,索性開燈草擬辦學申請報告。
他沒意識到自己書寫的將是載入新中國教育史的篇章,而他的行為將被某些人責難、為後人景仰、令學子稱道,他也沒有意識到此舉將給他帶來多少壓力,他將為此付出何等沉重的代價,從此他將陷入萬劫不複的困境中。
報告倒是獲得縣教育局的批準,興奮之餘,需要冷靜麵對的是教室、設備、老師等現實困難,可是急切的家長們要求他馬上就辦。湯有祥理解學生和家長的心情,開始為學校選址。最後選定一家工廠的舊倉庫權做教室,把自家和親友的桌椅搬進“教室”。接著他又到安吉幾所公辦中學聘了6位教師到學校兼課。
1984年9月1日,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所私立高中——安吉上墅私立高中在浙北偏僻的山村開張了。60名學生從田埂重歸課堂,組成一個農職班。此時的湯有祥臉黑人瘦,體重比上半年輕了17斤。
既然是學校,就不能總辦在倉庫裏。湯有祥和妻子鄭銀鳳商量,決定在自家的自留地上建造校舍,這本是他準備建造新房用的地基。
1984年冬天,湯家自留地上690平方米的三層建築正在緊張籌建中。此時湯家積攢多年的存款總共才一萬餘元,沒辦法,湯有祥騎上他那輛號稱“老坦克”的28吋自行車,到處求借。鄉親們、朋友們也都知道他的為人,知道他辦私立高中也是為了上墅鄉的孩子們,很快借到3萬多元。本縣姚村村委會除借給他一萬多元現金外,又優惠供應3車木材;山羊塢水泥廠也伸出援手,優惠供應水泥20多噸,碳化磚3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