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李雅卿(2 / 2)

“如何使討論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直是我們實驗教育努力的目標。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和實踐,我們確定討論,尤其是良好的討論,在我們的文化中,真的是需要學習的。如果我們能把討論落實在生活的各個層麵,我們就可以建立信任、平等、支持的互動可能。”

李雅卿有兩名孩子,長子唐宗漢,由於天生有別於一般小孩,結果度過了一段辛苦的小學生涯。他是一名高智商的孩子,8個月大就會說話、幼兒園時就喜歡思考問題、小學二年級能自己看完電腦入門書,念著國小時便已喜歡做實驗。然而這一名聰穎孩子,卻因為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而受到言語及行為上的排擠,同學覺得他奇怪,加上身體不好,動作慢,跑、跳都輸給其他同學,無法好好融入同學堆中,使他遭孤立與欺侮。更甚的是,一般的課程根本無法滿足其需求,他覺得上課很無聊,老師也不懂得要如何教他。後來雖轉到資優班,但由於恐懼老師的體罰,以及受同學欺侮,他開始拒絕上學。

李雅卿初時還勸孩子上學,但是,有一天她接到學校通知唐宗漢被同學踢昏後,才驚覺應該正視孩子的問題。孩子在最困頓的時候,曾一度想要自殺,李雅卿開始反省主流的競爭社會、體製的教育觀念等種種問題。她放棄了工作,回家帶孩子,做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在丈夫留學德國時,她帶著兩名孩子跟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孩子薰陶在自在的學習環境中,回到台灣後,才14歲的宗漢再也沒有回到學校,隻是曾到大學旁聽,他以自修的方式,選擇自己想學的知識。

結果,這名天才16歲就有辦法自己賺錢,安排自己的生活,更在電腦程式設計上闖出一番佳績,成為“台灣十大電腦高手”之一,這一位電腦神童,還成為商業周刊的封麵人物呢!唐宗漢的成功,讓李雅卿的故事開始廣為人知,人們對這位偉大的母親讚歎有加,無論如何,麵對這些讚美,李雅卿謙虛地說,自己隻是一個很簡單的媽媽,念了一點點書,想過一點生命是什麼。由於兩個孩子跟這個大社會對應起來那麼痛苦,就決定帶著他們,盡一點力氣,做一點事。

唐宗漢後來變性,改名唐鳳,李雅卿對於這點並不在意,認為隻要孩子開心就好,充分顯現她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與自主權的尊重。無私的母愛,使她成為一位偉大的母親,又因為擁有“陪自己的孩子,再去陪別人的孩子”的思考與行為,始終如一地捍衛孩子的自主,她從一位家長,變成一位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