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永昌驪靬人仍保持著與眾不同的習俗,比如十分崇尚牛,十分喜好鬥牛;放牧時,人們會把公牛趕到一起,想法令其角鬥,比如將牛群趕到屠宰過牛的地方,牛群嗅到血腥後發狂突奔吼叫,或拚死抵鬥,俗稱“瘋牛紮杠杠”,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古羅馬人鬥牛的遺風。還有,當地人習慣在村口和主要路口修牛公廟,以立牛公為主要特征。老住戶在春節都愛用發酵的麵粉,做成牛頭形饃饃,俗稱“牛鼻子”,以作祭祀之用;每年立春時節,在牛公廟裏塑“春牛”,立春一到,卻將“春牛”抬到廟外打碎,以祈平安吉祥,糧畜豐產。
另外,考古人員在當地的一個村莊者來寨發現,當地的居民長得十分奇特,似歐洲人。在村莊附近曾發掘出了大量西漢時期的墓葬。通過對墓葬的研究發現:墓葬的主人幾乎都是男性,有人於是認為這可能和軍隊有關;並且墓葬主人的骨骼比一般中國人都要長大;所有墓葬全部遵循頭朝西方安葬死者的原則,這與者來寨村民的葬俗習慣完全一致,從而說明者來寨這些長相奇特的村民和這些墓葬的主人應該存有某種聯係。他們極有可能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
對羅馬軍團被安置在中國這種說法持反對意見的也很多。如蘭州大學教授劉光華在《驪靬是西漢安置羅馬戰俘城商榷》中指出,《史記》中的“驪靬”與公元前2世紀末這個時代有關,西漢武帝時大秦國與驪靬無關,西漢末、東漢時大秦才能稱為驪靬。因此,公元前53年卡爾萊戰役中失敗的羅馬殘兵,根本不能被稱為驪靬人。他認為,漢昭帝元鳳3年(公元前78年)春,在張掖郡設置了驪靬縣的目的是安置漢軍俘虜匈奴右犁汗王部“數百人”。
關於永昌縣有許多人長得像歐洲人,劉光華認為,古代中亞各族不斷通過河西地區往來,在河西地區散居和聚居都很平常。在這些地方發現有歐洲人體貌特征的人,可能與中亞各族定居河西有關,他們未必就是古羅馬人的後裔。
2005年,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科研人員在者來寨村的91名誌願者身上采集了全血樣本進行DNA鑒定實驗,科研人員期待通過這種方式來揭開謎團。
據科研人員介紹,根據實驗結果,可以肯定地說這些人的基因與維吾爾族、古匈奴(如蒙古族)的基因相差很遠。然而,DNA鑒定結果並不能直接說明這些人是不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隻是劃出一個大致範圍,再結合人文、曆史等各方麵知識做出推測。
但另有知情人士透露,這份鑒定結果表明,永昌縣這些長相似歐洲人的居民基因與西亞人,如土耳其人、伊朗人、北高加索人等有較近的血緣關係。
古羅馬軍團是否經過萬裏征程來到中國,現在還沒有充足的證據下結論。一切還有待中歐各國考古專家的共同論證。
神秘現象關鍵詞:古羅馬軍團陳湯驪靬瘋牛紮杠杠
塞萬提斯葬於何處
塞萬提斯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堂吉訶德》,幻想騎士堂吉訶德的結局我們都知道,可是他的創造者塞萬提斯死後究竟葬在何處呢?這始終是一個謎。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是西班牙偉大的小說家、劇作家和詩人,也是西班牙作家中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人物。評論家們稱他的小說《堂吉訶德》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現代小說,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瑰寶之一。
300多年來,《堂吉訶德》一直是世界各國評論家分析研究的對象,其作者塞萬提斯也自然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世界級”文化偉人。但令人遺憾的是,塞萬提斯留下的傳記材料極少,這使得人們對這位偉大作家的生平了解得很少。直到19世紀,經過學者們多方努力,查閱了許多國家檔案,甚至到塞萬提斯工作過的機關去尋找他當征糧員和收稅員時的收支賬目,以及他當俘虜時的記載和史料,從中才搜集到一些關於塞萬提斯生平的資料。
塞萬提斯出生於一個貧困之家,父親是一個跑江湖的外科醫生。因為生活艱難,塞萬提斯和他的七個兄弟姊妹跟隨父親到處東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馬德裏。然而塞萬提斯的確切出生日現在卻不得而知,後人推測可能是在1547年9月29日(聖米蓋爾日)。從阿耳卡拉的聖瑪利大教堂的受洗登記冊上,人們可以確切知道塞萬提斯是10月9日受洗的。按當時習慣,出生和受洗不會相隔這麼久,因此出生的推測並沒有多大根據。塞萬提斯究竟在什麼地方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究竟在哪裏上學,現在同樣是個未知數。1569年12月,塞萬提斯到了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意大利,出國的原因現在亦無從查考;塞萬提斯究竟是在塞維利亞的監獄裏開始構思他的《堂吉訶德》,還是在阿加馬西亞小鎮的一間黑暗地窖裏開始構思的,目前同樣是個難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