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迷霧重重的地理謎團(2)(1 / 3)

塞萬提斯一生經曆坎坷,其生平曆來爭論頗多。23歲時他到了意大利,當了紅衣主教胡利奧的家臣。一年後不肯安於現狀的性格又驅使他參加了西班牙駐意大利的軍隊,參加了著名的勒班多大海戰。這次戰鬥中,帶病堅守崗位的塞萬提斯在激烈的戰鬥中負了三處傷,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後即有“勒班多的獨臂人”之稱。以一個英雄的身份回國的塞萬提斯,並沒有得到菲利普國王的重視,終日為生活奔忙。他一麵著書一麵在政府裏當小職員,曾幹過軍需官、稅吏,接觸過農村生活,也曾被派到美洲公幹。1592年到1605年,塞萬提斯曾數次入獄,原因是不能繳上該收的稅款,也有的卻是遭受無妄之災,就連他那不朽的《堂吉訶德》也有一部分是在監獄裏構思和寫作的。

1605年《堂吉訶德》第一部出版,立即風行全國,一年之內竟再版了6次。這部小說雖然未能使塞萬提斯擺脫貧困,卻為他贏得了不朽的榮譽。盡管《堂吉訶德》使塞萬提斯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坎坷的經曆與數度入獄以及獄內生活卻使塞萬提斯的身體受到極大摧殘。1616年4月23日,塞萬提斯因水腫病在其馬德裏的寓所中逝世,終年69歲。塞萬提斯死後被埋葬在什麼地方,至今仍是個謎。

有人說,這位大作家於1616年4月23日死於馬德裏,第二天就被人埋葬在“三德派”的一個教堂的墳園,此墳園在甘太倫那司街。另有人認為,塞萬提斯死後被人們草草安葬,教會對塞萬提斯恨之入骨,連一塊墓碑也不許為他樹立,因此人們至今找不到他的墓塚。西班牙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於1835年在馬德裏為塞萬提斯樹立了一塊紀念碑。

還有人認為,塞萬提斯一直生活於貧困之中,在他逝世前不久才得到其保護人托雷多大主教贈送的一筆款項。他死後被葬在一個修道院的墓地裏,除了他妻子外無一人參加他的葬禮,其墓地裏無一塊碑石。1635年,修道院遷移到另一條街道上,原來墓地裏的屍骨都被掘出進行火葬,所有的骨灰便掩埋在一起,但掩埋於何處則不得而知。

塞萬提斯的一生充滿了各種遭遇,他死後究竟被葬於何處,至今仍是一個未解開的謎。

神秘現象關鍵詞: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馬德裏

河圖、洛書千古之謎

河圖、洛書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也是中華先民對人類文明的傑出貢獻。《易·係辭傳》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洛地區是河圖、洛書的發祥地,也是周易八卦的故鄉。我們今天看到的用圓圈和黑點組成的河圖、洛書,據說是五代道士陳摶傳出來的,後來被南宋大儒朱熹列於《周易本義》的卷首,從此便家傳戶誦,流傳開來。但是,這兩張圖既沒有文字說明,也沒有傳承關係,便使人們疑竇叢生。它的起源、真偽、內涵、演變及其與周易八卦的關係等問題,遂成為宋代以來學術界爭訟紛紜的重大課題,被稱為華夏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謎。因此,人們常把河圖、洛書視為天書。

從古代的文獻記載中人們發現,上自伏羲、黃帝、堯、舜、禹,下至商湯、周公、成王都與河圖、洛書有聯係,這反映出河圖、洛書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但它們的具體內容,卻始終是一個謎。相反,經過不斷的讖緯迷信式渲染演繹,河圖、洛書幾乎成了荒誕的神話怪談。

關於河圖、洛書的解釋非常多,最開始的時候有人認為它是古人對天象活動的記載。有關河圖的記載最早曾見於《尚書·顧命》篇,文章記載周康王即位時,在東邊廂房有大玉、夷玉、天球、河圖。除河圖外,其他實物在當時是觀天察地的儀器,帶有神聖和神秘的性質,因此後人就認為河圖是測日晷儀與天象圖標。還有根據《魏誌》中說的“寶石負圖”是一幅河圖洛書的八卦綜合圖,看上去像羅經盤,磁針居中,外圍著八卦,最外層為二十八宿。所以河圖是古代測量太陽的晷儀時根據日影而畫出的;而洛書則是張天文圖,用來概括天文的原理。還有人認為西安半坡出土的石板上用錐刺的圓點排成的等邊三角形圖案是它們的原型,但這也還不過是一種設想。

現代人多認為,河圖、洛書是以天地之數的奇妙組合來涵蓋天人合一思想的宇宙圖式。圖中數字的結構和方位,是按照陰陽五行的生消原理配置的。河圖之數的思想內涵,在《管子·幼官》、《禮記·月令》、《呂氏春秋·十二紀》、《素問經·金匱真言論》和《太玄經·玄圖》等先秦兩漢的文獻中均有記載。它把天上的五帝(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五星(歲星、熒惑、鎮星、太白、辰星)、五氣(風、熱、濕、燥、寒)、五色(蒼、赤、黃、白、黑)、五季(春、夏、長夏、秋、冬),地上的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畜(雞、羊、牛、馬、彘)、五穀(麥、黍、稷、稻、豆)、五果(李、杏、棗、桃、栗)、五蟲(毛、羽、倮、介、鱗)、五音(角、征、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鹹)和人體的五髒(肝、心、脾、肺、腎)、五體(筋、脈、肉、皮、骨)、五竅(目、舌、口、鼻、耳)等都涵蓋其間,反映的是以太陽為中心的五星體係,側重於自然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