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4月19日,達爾文因病逝世,他的墓地被安放在牛頓的墓地旁邊。在紀念達爾文的集會上,赫胥黎的話貼切地反映了達爾文的豐功偉績。他說:“世界上再沒有一個比達爾文奮鬥得更有效果的人,也沒有一個比他更為幸運的人。他找出一個偉大的真理來,這真理一向被人踐踏在腳下,一向為固執拘泥的人所咒罵,一向為全世界的人所取笑,隻有他去把它發現出來。他的壽命又恰恰足夠使他目睹他所發現的真理,大部分依靠著他自己的努力,使他發現的學說立足於科學之上,又緊緊聯結於人們尋求答案的問題,使得那些詛罵他的人隻能在心裏憎恨又畏懼他……”
偉大女科學家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於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次於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研究鐳的過程中,作為傑出科學家,居裏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
居裏夫人,原名瑪麗·斯可多夫斯卡婭(Maria Sklodowska,1867—1934)出生於波蘭華沙,她是家裏5個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親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學數理教師,媽媽也是中學教員。瑪麗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媽媽得了嚴重的傳染病,是姐姐照顧她長大的。後來,媽媽和姐姐在她不滿10歲時就相繼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滿了艱難。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煉出了非常堅強的性格。
瑪麗從小學習就非常勤奮刻苦,對學習有著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從不輕易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處處表現出一種頑強的進取精神。從上小學開始,她每門功課都考第一。
一次,瑪麗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麵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麗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麗身後搭起幾張凳子,隻要瑪麗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麗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麗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15歲時,瑪麗就以獲得金獎章的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她的父親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攻讀過物理學,父親對科學知識如饑似渴的精神和強烈的事業心,也深深地熏陶著瑪麗。她從小就十分喜愛父親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長大後她又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方麵的書籍,更使她充滿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學世界探索。瑪麗的姐姐也想到巴黎學醫,但因學費無著,而不能成行。瑪麗為了資助姐姐到巴黎去上學,暫停自己的學業,整整當了6年的家庭教師。直到她的姐姐學業結束有了工作以後,她才來到巴黎最著名的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讀書。
上大學後,瑪麗更是一個節儉樸實、刻苦努力的學生。上物理課時她永遠坐在第一排,全神貫注地聽好每一節課,課後便跑到圖書館去,直到晚上10點圖書館關門時才離開。瑪麗在巴黎求學期間的生活是極端貧困的,當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一項600盧布的獎學金時,她卻把這筆款全部退回,並請求基金委員會用於獎勵其他學業優異、生活困難的同學。她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貫注地聽每一堂課,艱苦的學習使她身體變得越來越不好,但是她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這不僅使同學們羨慕,也使教授們驚異。入學兩年後,她充滿信心地參加了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在30名應試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取了數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