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興衰史——恐龍的繁盛和滅絕(1 / 2)

人們普遍認為恐龍消失是地球氣候的巨變造成的,恐龍因為不能適應這些變化而滅絕了,但由爬行動物進化來的哺乳類和鳥類,卻經得起這場嚴峻考驗。最早的哺乳動物的起源要追溯到三疊紀後期,從爬行目已經分支出了哺乳動物,這時的哺乳動物的個子很小,形狀像老鼠,在恐龍的威脅下隻能潛藏在洞穴裏或樹陰下,夜晚出來活動。盡管它們有比恐龍更發達的耳朵,有更恰當的大腦/體重比例,但隻要恐龍當道,它們就不可能像現在這麼繁盛。

可以說,恐龍的滅絕為以後的哺乳動物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從恐龍的興衰史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新生到興盛再到衰退的過程。春夏秋冬,星月輪轉,生生不息。

繁盛

假若我們舉行一次四足動物的體格大小的比賽,包括已滅絕和現存的,那麼有一類爬行動物是無與倫比的,冠軍非它們莫屬,這就是恐龍。給它們取這個名字,意思就是說,它們是令人恐怖的爬行動物。

人們對於這個消失了幾千萬年的龐大生物始終保持著莫大的興趣,1993年,依據美國科幻小說《侏羅紀公園》拍攝的同名電影的上映,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恐龍熱。直到1997年《失落的世界》的上映,這股恐龍熱仍不見降溫。

在生物的漫長進化中,很多物種都已經滅絕,根據地質學核古生物學研究,每2 600~2 800萬年,生物界就發生一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最有名的物種滅絕事件當屬發生在距今6 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滅絕,其實除恐龍外,當時很多的陸生動物、溫帶植物,幾乎所有的海洋浮遊生物等也都一起滅絕了。

恐龍出現在三疊紀(2億3 000萬年前~1億9 500萬年前)後期,地質學遺跡顯示恐龍是地球上長達1億600萬年的時間裏最繁榮昌盛的一支。那時,地球上的植物最茂盛的是以蘇鐵、銀杏、鬆柏類為代表的裸子植物,爬行動物達到了極盛。尤其在侏羅紀時期(1億9 500萬年前~1億3 700萬年前),恐龍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成了當時動物的統治者,無論是在沼澤的密林中還是空曠的高地和草原上,到處都是它們的世界。陸地上有恐龍,水中有魚龍、蛇頸龍、幻龍、滄王龍等,空中有翼龍,所以,中生代被人們稱為“龍的時代”。

巨大笨重、行動遲緩的素食恐龍,都長著各種不同甲胄,可以防禦那些身材較小,行動迅速,而又生性殘暴的肉食恐龍。劍龍的背脊上有兩排整齊的骨板,它的尾巴上還有兩對尖銳的角。甲龍全身都長滿了骨質的突起,好像坦克車的裝甲,因而有人把它叫做坦克恐龍。

[擴展閱讀] 恐龍之最

最大的恐龍叫梁龍,它是個素食者,有26米長。可是這個龐然大物的智力一定非常有限,它隻有一個跟雞蛋一般大的腦子。

所有的脊椎動物的脊髓基部都有稍稍肥大的部分,通向腿部的神經就從那兒開始。恐龍的大腿臃腫不堪,肌肉非常之多,而脊髓基部長得比頭還大,仿佛另外一個腦子。

身體最重的恐龍是臂龍,有50噸,就是10萬斤重!它的脖子極長,如果現在還活著的話,它的頭至少可以伸過兩層樓的屋頂。梁龍和臂龍都生活在沼澤地帶和淺水湖裏,它們借助水的浮力來支持它們沉重的身體。

最凶猛的恐龍是暴龍,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動物,站起來就有57米高,它那鋒利的牙齒有15厘米長。暴龍出巡的時候,那些長了角的恐龍也都嚇得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