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興衰史——恐龍的繁盛和滅絕(2 / 2)

滅絕

然而,環境按照客觀的規律變化,這些長得又大又結實的恐龍,終於也會走到了進化的盡頭。不可一世的恐龍滅絕了,我們現在隻能看到它們的化石。

恐龍留下大量化石,散布在世界許多國家。最有名的恐龍化石集中地有美國的蒙大拿化石場,我國也在新疆、雲南等省發現過恐龍化石,並在河南省發現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蛋集中地。

沒有這些化石,我們不會看到現在陳列在自然博物館裏那些巨大的恐龍標本。化石讓我們在玻利維亞采石場觀賞到了它們在奔跑中留下的巨大的腳印,知道它們當年拖著那樣大的身軀還能跑出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大大小小的恐龍蛋,使許多人萌生出從中獲得恐龍DNA的希望。恐龍化石幾乎遍及全球,因此人們相信恐龍遇到了某種災難而滅亡。

1980年,阿維熱茲等人根據白堊紀上界黏土層中銥元素的異常富集,提出6 500萬年前,地球受到小行星撞擊,造成大麵積塵埃,導致長達3個月到6個月的黑暗,光合作用停止,生物鏈被破壞,從而使包括恐龍在內的上層生物滅絕。類似的觀點還有巨大隕石撞擊說,在中美洲猶加敦半島的地底有巨大的坑洞,有人推測這些洞是隕石造成的,因此一些美國科學家提出巨大隕石撞擊說,他們推測的“撞擊冬天”長達數年到10年。另有一些說法屬於局部災變說。很早以前,人們就在蒙古戈壁灘沙漠上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對蒙古沙漠中的恐龍如何死亡的,地質學家認為出是沙丘崩塌致死。在一場大雨以後,沙丘常常會發生崩塌現象,這時泥沙沿著沙丘斜麵快速下滑,像濕混凝土或者泥漿一樣,大量傾瀉下來。一場發生在戈壁沙漠的大規模沙丘崩塌往往是沙子石頭夾雜在一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湧而來,也許這時有恐龍在下麵玩耍或棲息,它們的聽力並不一定有多靈敏,當它們感到危險卻已經來不及了。很快,沙石掩埋了恐龍,經過幾百萬年,它們形成了由大卵石和礫石組成的砂岩,這些帶有恐龍骨架的砂岩就這樣靜靜地沉睡在荒漠中。

[知識鏈接]爬行動物的生物學特性

爬行動物都是變溫動物,其體溫是受外界環境的溫度影響而改變的。這主要是因為爬行動物的血液循環係統不完善,其心髒有兩個心耳和一個心室。雖然其心髒有兩室的分化趨勢,但心室隔膜並不完全,心室內的血液仍是動脈血和靜脈血相混合,身體也無保溫的結構,因而它們是一群“冷血動物”。在生殖習性上,爬行動物大多是卵生的,但有些爬行動物像蜥蠍是卵胎生的。研究證明,魚龍(恐龍的一個類群)就是卵胎生的。爬行動物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終生都在生長,一輩子都在長個兒,因而爬行動物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個體不斷長大。盡管爬行動物的卵是很小的,但它的成體卻大得驚人!

根據現代爬行動物的特點來判斷,已絕滅的恐龍應該是變溫動物,它們在中生代的繁盛與當時的氣溫有關;生殖方式是卵生的,這已從發現的恐龍蛋化石和剛孵出的小恐龍化石中得到證明;恐龍的骨骼化石與爬行動物骨骼相比極為相似。所以,稱恐龍為動物王國裏爬行動物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是毫不誇張的。

怪博士出題 (pic01)

恐龍作為中生代地球的統治者,以其大小不一的身軀,或凶猛殘暴,或溫馴小巧的形象,曆來受到電影及電視劇導演的青睞。想一想,你看過什麼和恐龍有關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