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對世界、對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曆史學家認為,司馬遷對人類有八大貢獻:
沒有司馬遷撰著《史記》。就沒有東方文明。作為一個偉大的曆史學家,他早在兩千多年前完成的《史記》,是一部博大精深、體係完整、規模宏大、氣魄磅礴、識見超群的曆史巨著,奠定了中國“正史”的基礎。《史記》是有史以來,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書。郭沫若先生認為他是孔子之後的另一位文化巨匠。
“成一家之言”的世界曆史之父
司馬遷是中國傑出的曆史學家,同時也是世界史學史中不可多得的曆史學家。他主張“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其中第一個字就是“究”。他是把曆史作為研究對象,將史學作為一種創造性的科學實踐活動。他為撰寫《史記》曾廣泛收集原始材料,並注重實地考察,詳細勘辨真偽。所征收的古代典籍,僅標明書目的就達八十餘種,還參閱了大量的宮廷檔案。如關於黃帝,曆代有種種子虛烏有的傳聞和神話。但司馬遷則以詳實廣博的野外考察材料為依據,力破舊說,大膽提出了黃帝是人,作出“黃帝崩,葬橋山”的新論斷。
司馬遷筆下的曆史,是集經濟、軍事、文化、藝術、生產、生活、宗教、自然為一體的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曆史。他另一可貴之處,是發現世界各民族的交流是一個客觀事實,奉獻是共同的,影響是相互的,所以,他又寫了許多與漢朝帝國有關的其他地區與民族的曆史。正如翦伯讚先生所言:“即以世界規模研究中國曆史”。史學是一門科學,而科學需要批判精神、實踐精神和理性精神,而司馬遷恰恰在三個方麵都有出色的表現。1957年,司馬遷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曆史之父”。
超前思維的經濟思想
司馬遷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市場機製”的論述。首先他在《貨殖列傳》、《平準書》、《河渠書》中認為:中國要想富強,必須和國外通商。用太史公時代的語言概括,叫做“無為而治”——用我們當代的經濟學理論來類比,就是主張發展市場經濟。司馬遷強調國家不要過多的幹預經濟,讓經濟規律自行調節經濟。這種經濟自由主義的宏觀管理思想,在當時絕無實現的土壤。何況漢初“無為而治”和“與民休息”的時代早已過去。
兩千年後的今天,欣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司馬遷的經濟思想及其求富的義與利觀念,在當前改革開放中仍有著積極的借鑒作用。諸如發展生產,多種經營,廣開求富之路;而後要進行教化,不做奸富之事等等,都是十分可取的。
肯定中華各民族部是黃帝的子孫
司馬遷的民族思想,充分體現在《史記》中。他為少數民族寫下了《匈奴列傳》、《朝鮮列傳》、《南越列傳》、《西南夷列傳》等六部少數民族傳記。他的民族一統思想的具體內容是:中華民族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國境內各民族應該平等相待共存共榮,反對民族之間的歧視和非正義戰爭。
司馬遷肯定的王者一統天下,對中華各民族的發展有決定性意義。他在傳記中對少數民族(蠻夷人)一視同仁,皆當做黃帝子孫;甚至把中國版圖有多大(今天中國的版圖基本上奠定於漢武帝時代),黃帝生、卒、葬在什麼地方,他都有詳細考證。至今“黃帝陵”前的碑文,仍是轉載他的《史記》原文。
為至聖孔子等教育家樹碑立傳
司馬遷在《史記》中,創立了《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傳》、《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以及孟子、荀子等教育家的教育業績,第一次為中國教育家立傳,從而也確立了孔子萬世師表的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