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昭君出塞(1 / 1)

王昭君原名叫做王嬙,出生在長江三峽附近一個叫做秭歸(今湖北興山縣)的地方。她隻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子,但是體態婀娜,麵容姣好,家裏的人都對她十分寵愛,而且秭歸生活著這樣一個美女的說法早就傳遍了整個地區。

後來漢元帝劉奭征召天下美女來補充後宮,王昭君自然早就被當地官員列入名單之中。當時的漢元帝已經四十多歲,身體日漸衰弱。而王昭君在宮裏雖然吃得好穿得好,但就像籠中的小鳥和池塘中供人觀賞的小魚一樣,沒有自己的生活,每天能做的就是等待著被皇上召見。但是命運隨著匈奴單於呼韓邪的到來改變了。

早在漢宣帝時期,匈奴就發生了內亂,五個單於各自為政,彼此之間征戰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別的單於打敗後,走投無路,隻好逃到漢朝朝見漢宣帝。

因為呼韓邪單於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匈奴單於,所以漢宣帝十分重視,親自到長安的郊外去迎接他,並且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來招待他。這位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的一個多月中,不僅得到了皇上的禮遇,而且官員貴族也對他很尊敬。呼韓邪單於回匈奴的時候,漢宣帝派出兩個將軍帶領著一萬多士兵把他送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在鬧糧荒,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漢宣帝馬上派人給呼韓邪單於送去三萬四千斛的糧食。呼韓邪單於對此十分感激,而西域的其他國家看到漢朝皇帝對呼韓邪單於這麼好,也紛紛與漢朝接觸,希望能夠建立友好的關係。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來到漢朝,向漢元帝提出了和親的請求。“和親”最開始是漢高祖時期提出來的,但是當時因為呂後隻有一個女兒,舍不得把她嫁到遙遠的塞外,所以一向是從劉氏宗親中挑選一個女孩作為公主前去和親。可是這次,漢元帝決定賜給呼韓邪單於一個宮女。當時的局勢下,匈奴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強大,相對而言,漢朝要比匈奴有實力得多,所以沒有必要選皇親國戚嫁出去。

打定主意之後,漢元帝就派人到後宮傳話,說可以讓一個宮女出去。宮女們一聽可以出宮的消息,都開心地笑了起來,因為皇宮中的生活並沒有想象的那般奢華,如果不能得到皇上的寵愛,就隻能在宮裏熬著等死,有些宮女甚至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皇帝。所有的宮女都唧唧喳喳地說自己想要出去。但是派來的官員又說:“這次出宮是去和親,要去匈奴。”聽到這話,宮女們一下安靜了。這時候,一個堅定的聲音響了起來:“我去!”大家抬頭望去,原來是平時自視甚高的王昭君。大家都紛紛勸她:“你可要想好,去了匈奴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對呀對呀,聽說他們那裏的習俗是丈夫死後還要嫁給兒子!”昭君猶豫了一下,還是堅定地點了點頭,她覺得與其在宮中做個白頭宮女,還不如為漢朝做些事情。

呼韓邪單於臨行之前,皇帝召見和親的女子,他看到王昭君之後,一時不敢相信後宮竟然還藏著一個如此美貌之人,頓生悔意,很想把昭君留在身邊,但是又不想失信於人,隻好放昭君遠去了。昭君臨行之前,漢元帝賞賜給她很多精美的布匹和黃金美玉,並且親自送出長安十多裏。

王昭君在車馬和士兵的簇擁下離開了長安,出了雁門關,過了一年多才到達漠北。剛到漠北,她就受到了匈奴百姓的熱烈歡迎,並且被封為“寧胡閼氏”,意思就是匈奴有了漢朝的女子做閼氏,從此匈奴的安寧就有了保障。

王昭君到匈奴後,呼韓邪單於對她百般遷就,生怕她不習慣匈奴的生活,兩人的生活倒也幸福美滿,後來王昭君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被封為右日逐王。三年後,呼韓邪單於去世。隨後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王位,按照匈奴的習俗,王昭君改嫁給雕陶莫皋做妻子。昭君是幸運的,這位年輕的單於對她也很憐愛,後來昭君又生下兩個女兒,這兩個女兒長大後嫁給了匈奴的貴族。昭君出塞之後,漢元帝按照她的請求,把她的兩個兄弟都封為侯爵,他們多次作為使者出使匈奴;而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經到長安,還進宮侍奉過太皇太後。

第二任丈夫死了之後,昭君沒有再嫁,卻積極地參加匈奴的政治活動,為匈奴和漢朝之間的關係起到了橋梁的作用。不過後來王莽改製使得匈奴不再尊重漢朝,邊疆地區又開始混亂起來。

看到自己苦心維持的和平遭到破壞,昭君最終在絕望中死去,被葬在大黑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南岸。傳說入秋之後塞外的草都會變得枯黃,隻有昭君墓上的草保持著鬱鬱蔥蔥的綠色,所以人們又把她的墓地叫做“青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