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時的許多回憶都和金屬有關,從一開始這些金屬似乎就賦予我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們那耀眼的光澤若隱若現,銀光閃閃,滑溜溜、沉甸甸的,完全不同於世界上其他種類的東西,摸上去很涼爽,敲打時會發出悅耳的聲響。
我喜歡金子的黃色和它沉甸甸的感覺。媽媽告訴我,黃金成色華美,永不退色,她還會取下手上的結婚戒指讓我摸一會兒。然後她會說:“感覺沉甸甸的,甚至比鉛還要重。”我知道鉛是什麼,因為有一年我觸摸過水管工人留下的一條很重而且很軟的管子。媽媽告訴我,黃金也是軟的,所以它經常和另外一種金屬混合形成合金,這樣才能變得更堅硬。
銅也一樣,人們把銅和錫混合,製成青銅。聽到“青銅”這個詞,我就好像聽到了號角聲,因為戰爭就是青銅與青銅的碰撞,就是青銅矛與青銅盾的角逐。阿喀琉斯就有一麵舉世無雙的青銅盾。媽媽說,還可以把銅和鋅混合,製成黃銅。我們--媽媽、哥哥們和我--在光明節那天都用黃銅燭台(爸爸用銀燭台)。
我知道色澤紅潤的銅。我們廚房的牆上就掛著一口大銅鍋--這口鍋每年隻取下一次,每當園子裏的溫柏和山楂成熟之時,媽媽就會用這口鍋把它們熬成可口的果醬。我知道鋅。園中那個色澤暗沉的藍色鳥水盆就是用鋅製成的。我也知道錫。野餐時帶的三明治就是用錫箔紙包裝的。
媽媽告訴我,當錫或鋅被折彎時,會發出一種特別的“哭聲”,因為我們破壞了它的晶體結構。她講這些時忘記了當時的我隻有5歲,根本就不能理解她的話。可是她的話使我著迷,令我想知道更多。
園子裏有一個巨大的鑄鐵草坪滾壓器,爸爸說它重200公斤。我們這些小孩幾乎挪不動它,但爸爸是個大力士,他能把它從地麵上舉起來。它總是會生點鏽,這令我很苦惱,因為鐵鏽掉下來就會留下些許小洞和疤痕。我擔心整個機器終有一天會被腐蝕掉,最後七零八落,隻剩下一堆紅色的鏽塊和碎片。我心目中的金屬都是很堅硬的,像黃金一樣,經得起損耗和時間的蹂躪。
有時候我央求媽媽拿出她的訂婚戒指給我看裏麵鑲嵌的鑽石。我從來沒有見過鑽石那樣耀眼奪目的光芒,它發出的光好像比吸收的還要多。媽媽向我展示鑽石是怎樣輕而易舉地切割玻璃的,然後她讓我用鑽石觸碰嘴唇。我能感覺到一種奇怪的、令人吃驚的涼意。金屬摸起來很涼爽,但是鑽石卻是冰冷的。媽媽說那是因為鑽石的導熱性極強,比任何金屬都強,所以當嘴唇觸到鑽石的時候,它就會吸收我們身體內的熱量。這種感覺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還有一次,媽媽向我展示:用一塊立方體形狀的冰緊貼著鑽石,人觸摸鑽石,鑽石則把手上的熱量傳導到冰上,像切黃油一樣很輕易地把冰切開。媽媽告訴我,鑽石是碳原子經過特殊排列而成,成分與冬天房間裏取暖燒的炭一樣。我對此感到疑惑--那一塊塊黑糊糊的不透明的煤炭怎麼能和媽媽戒指上如此堅硬、透明、精雕細刻的鑽石相比呢?
我很喜歡光,特別是周五晚上媽媽低聲禱告時點亮的燭光。一旦點燃了蠟燭,大人是不允許我去碰它們的,因為那些蠟燭是用來拜神的。有人告訴我,蠟燭的火焰是神聖的,不能隨便觸摸。燭焰中心藍色火焰裏的小圓錐體讓我很是著迷,我一直在想,它為什麼是藍色的呢?我們家裏經常用炭取暖,我也經常會觀察火焰的中心,看著它從暗紅變成橘紅,再變成黃色;後來我使勁地用風箱吹,直到它變成白熱。我琢磨著,如果炭足夠熱的話,是不是也能夠發出藍光呢?
太陽和星星的燃燒方式是不是也與此相似呢?為什麼太陽和星星會一直發光呢?它們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當得知地心是一個非常大的鐵球時,我就安心了--這聽上去很牢固,我們可以依賴其生存。當聽說人類的組成元素與太陽和星星的組成元素是一樣的時候,我非常高興,我身體裏的某些原子也許就是來自某個遙遠的星球呢。但是這也讓我很害怕,我感覺自己身體裏的原子隻是暫時借用過來的,說不定何時就離我而去了,就像我在浴室裏看到的痱子粉一樣,悄無聲息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