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節 青州求援(2 / 2)

想到這,我立即回到房間,給出雲城寫信,要求太史慈帶500士卒參戰。同時,根據盟約,我要求馬韓國王派5000士兵,幫助盟友作戰。我向馬韓國王許諾,戰爭結束後,馬韓士兵連裝備帶軍官全部回國,歸他統領。這樣一來,等於我給他訓練了5000熟練士卒,我不信他不動心。

這5000馬韓士卒,我要求他們在今年九月在出雲城登陸,由出雲城加以整編,再視情況決定多少人派往我這助戰,多少人留守保衛出雲城。現在,我所訓練的韓國軍官已大致結業,正好讓他們管理這些士卒。以後,我們將在在共同戰鬥中培養感情培養和我的感情。有了這種同生共死的感情,等他們回國後,掌握了軍權,嘿嘿,那時,就由不得馬韓國王做主了。

寫完信後,我派侍從快馬加鞭的追趕田疇,他帶著老弱婦孺趕路,很容易被追上。

隨後的幾天,我親自上陣訓練士卒,天天帶著關長兩位泡在軍營中,讓他們熟悉軍伍之事。

幾天後,青州刺史龔景傳檄涿郡,言黃巾賊圍攻青州治所臨淄,城池即將陷落。同時,被我們打散的黃巾軍也逃入青州,兩賊合一,其勢浩大。聽說涿郡曾擊退黃巾,龔景來信乞求我們能夠派兵救援青州。

接獲此信後,郡太守王皓立即招我議事。

青州,那可是我計劃中發家之地,原來的州刺史孔義與我關係良好,可惜,不久前他戰死於黃巾之亂中。我若能借此與現任青州刺史龔景搭上關係,豈不更好?有了這個打算,我怎會不願意救援呢?再者說,我正計劃找個機會把隊伍拉出去,借行軍、紮營等一係列活動鍛煉我的士卒,有這個武裝遊行的機會,別人還管吃管住,真是好事啊。

故此,王皓剛一開口,我就慨然答應領。

兵前往救援。

光和七年三月末,涿郡太守王皓派兵5000人,由鄒靖統領,與我的1500鄉勇前往青州增援。我留下陳群在涿縣留守,其餘人隨我空群而出。

王皓派兵5000人?這個太守真是混賬。想當初我出戰時,他不派一兵一卒,現在青州有難,這家夥一下就派出5000人,真是勢利眼啊。想起那真實的劉備,隻能帶著自己的500鄉勇出戰,不知道他在此時的想法如何。

還有,這個王皓,戰黃巾前雖然在信中答應給與我涿郡校尉的職務,如今見了麵卻隻字不提。倒是這個鄒靖,雖然沒有了校尉的稱呼,卻掌管著校尉的印授。幸好這個鄒靖為人厚道,見了我言必稱“公”,卻令我無法對他發火。

哼哼,王皓,既然你不把我的官銜落到實處,我也不願受你的束縛,到了青州,海闊天空,任我翱翔。

出涿郡不久,我們自容城踏入冀州地界,冀州是張角的大本營,張角的主力部隊正盤踞在巨鹿和巨鹿周圍的廣宗、廣平城。失去了名將張郃的冀州治所信都城正在遭受黃巾軍的猛烈進攻,韓馥快支持不住了。

在容城縣的大堂內,我們聽了容城縣令介紹的情況,大家都默然不語。

形勢嚴峻啊,看曆史書上,隻寫著劉備救援青州,如探囊取物般容易,現在看來,涿縣離臨淄不下500公裏,四處黃巾橫行,光在冀州就有不下30萬黃巾,靠我們6500人的隊伍,要一路打下去,等到了臨淄,估計連渣都沒有了。

想想當年劉備憑5000人的隊伍,赴援青州,他是如何辦到的?緬懷這一英雄奇跡,不禁令我神往。

我下定決心:戰。我要一路打到青州去,讓黃巾聞我的名顫抖,讓青州因我得享平安,讓四方豪傑聽到這個戰績,聚集在我的旗下,我必不負這劉備之名。

幸好,多年以來,我派出商旅隊伍遊走四方,繪製地圖,等的就是這一刻的到來。我現在可以說有這三國時代最完善的地圖資料,避實就虛,應該不成問題。我命令侍從把地圖鋪在幾案上,與沮授田豐議事。

依我們的軍力,赴援韓馥、解救信都城是遠遠不做不到的。怎樣躲避四處的黃巾軍,在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保持完整的戰力到達青州,然後在青州大戰中完成任務,才是當務之急。韓馥,對不起了,但願我挖走了你的大將謀士,不至於讓你在亂軍中喪命。不過,你要上張合沮授田豐等人也沒用,與其以後便宜袁紹,不如現在便宜我劉備。

望著遠處的信都城,我低下頭,表達我深深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