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正在家裏閑居的時候,中國美術界另一位重磅級人物又出現在他的家中。原來,早在齊白石去南京辦畫展的途中,他曾機緣巧合地遇上了交結多年的莫逆摯友徐悲鴻。
徐悲鴻是中國畫壇上一位中西合璧的創新派大師,他被公認為是中國現代美術的奠基人,也是美術史上一位承前啟後和繼往開來的人物,在中國美術界影響極大。
徐悲鴻在當時擁有很高的政治地位,這在美術界是無人可比的。此時,徐悲鴻剛從歐洲回國,他看到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的追求與突破,對齊白石極其讚賞。
徐悲鴻回國後,已應聘為北平藝專的校長,他對齊白石深厚的寫意狀物功力青睞有加,顧及教授傳統中國畫時的特殊性,因此決定請齊白石再次出任北平藝專的名譽教授。徐悲鴻這次來到西單跨車胡同齊白石的寓所就是為了此事。
雙方問候過後,徐悲鴻道明來意:“先生是聞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我來是想請您到藝術學院任教。”
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隻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應命,但你的心意我領了。”
徐悲鴻說:“在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的人還不少呢,齊先生老馬識途,點撥指導,誰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時。”
齊白石還是不答應:“教授責任重大,還是另請高明的為好,以免誤人子弟。”
兩天以後,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又是盛情邀請,齊白石又以年老為由推辭。求賢若渴的徐悲鴻不願就此放棄,他在百忙中又第三次來到齊家,而且這次是頂風冒雨而來。
齊白石深深地被徐悲鴻的舉動所感動了,他坦率地告訴徐悲鴻:“徐先生,我不是不願意,我很願意和你共事,幫你辦學。我對你的人品和畫品都很看重,但是我已經年老了,不想多走動了,遇上學生糾纏,我這樣大歲數了,真不想再費那樣多口舌。”
徐悲鴻對齊白石說:“齊先生的顧慮不無道理,齊先生上課時,不必作長篇的理論,隻要作畫示範稍加提示要領即可。開學之初,我陪著您上課,為您護駕。以防真有個別學生不守紀律。”
齊白石不好意思再次拒絕,終於點了點頭說:“那就試一試吧!”
第二天清晨,徐悲鴻親自坐了馬車來迎接齊白石。那天,齊白石穿了一件寬大的緞子長袍,拄著手杖,和徐悲鴻一同登上馬車。馬車穿過寬闊的大街,停在北平藝術學院的門前。在學生們的簇擁下,齊白石和徐悲鴻來到教室裏。
畫案上已經擺放好筆墨紙硯,但齊白石卻拿出他自己帶來的幾支畫筆。他慎重地、沉思地舉起畫筆,運筆非常緩慢,仿佛每一筆都在精雕細琢,筆墨異常精練。學生們的眼睛都跟隨著他的畫筆在移動。
齊白石巧妙地運用筆鋒的變化和墨色的枯濕濃淡,達到了徐悲鴻所說的“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效果。
畫完以後,在徐悲鴻的引導下,齊白石正式向學生們開始了授課。
“不要死學死仿,我有我法,貴在自然……”
齊白石的這些教誨說明在學習別人長處,特別是在學習前輩藝術家時,決不能食而不化,而是要創造性地加以運用,不斷發展,隻有博綜而約取,才會賦予藝術新鮮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