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附錄(1 / 2)

人欲罵之餘勿聽也,人欲譽之,餘勿喜也。

齊白石

經典故事

勤奮刻苦的童年生活

齊白石小時候,家景不好,所以當他的兩個弟弟出生後,他不得不輟學在家幫忙。從1871年至1873年的3年時間裏,小小年紀的齊白石,一邊幫家裏幹活,一邊抽空學習。

一天,齊白石在山上專心讀書,忘了砍柴,糞也撿得不多,吃完晚飯又提筆寫字時,他祖母就歎息著說:“伢兒,你投錯了人家。”

此後,齊白石總是先將柴砍好,糞撿滿後才坐下來學習,幾年下來,他不但溫習學館中已學過的幾本書,還自己讀《論語》,把不懂的地方、不認識的字記下來,積累一段時間就去請教外公。這樣一點點積累,竟然把《論語》讀完了。

正因為齊白石勤奮刻苦,才最終從一個牧童而為木匠,由木匠而為雕匠、畫匠,並成為了一個有名的畫家。

成功戒煙傳為佳話

齊白石年輕時吸煙,一度煙癮還較大,後聽從朋友勸告徹底戒了煙,成為煙文化中的一段佳話。

齊白石15歲時,在湖南湘潭拜雕花木匠周之美為師學手藝,周師傅以手藝高明和煙癮大而聞名。齊白石在學藝的同時,也跟師傅學會了吸煙,而且煙癮越來越大,經常隨身帶著煙筒和煙盒。

1895年,31歲的齊白石參加了湘潭羅山詩社。在擬訂章程的社務會上,大家提出“不賭博”“不飲酒”“不玩女人”和“不吸煙”的規定,對於“不吸煙”這一條,齊白石唯恐自己難以做到,於是沉默不言,沒有表態,社員們體諒到齊白石煙癮很大,就沒有將“不吸煙”放進章程裏。

過了幾天,詩友們又組織登山,途中,一位詩友突然發問:孔老聖人最愛好什麼?詩友們各抒己見,但說不出權威結論。這時,一位詩友突然語出驚人:“我看孔老聖人最愛吸煙!”

此語一出,眾人迷惑,因為印第安人14世紀才發現煙草,傳入中國的時間更遲,孔子時代還根本沒有香煙,他怎麼能愛上香煙呢,豈非天方夜譚?

看到眾人不解,這位詩友慢慢道出了原委:“去年我去王秀才府上拜年,見到他在孔夫子靈位上貼的一副對聯:‘茶煙待人客,筆墨不當差’,據說請他作文寫字的人實在太多,他貼出這一對聯,意思是他常以茶煙待客和自用,希望求文求字的人能出些茶煙錢。王秀才是孔夫子門生,門生吸煙,作為老師的孔夫子當然喜愛香煙了。”

一席話,說得眾人哈哈大笑。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聽了這位詩友講的故事,齊白石深有感觸地說:“不瞞諸位,我吸煙已有10多年曆史,平時寫詩和作畫都喜歡吸幾鬥水煙,現在大家這樣誠意勸我,我一定要把煙戒掉。”

齊白石一邊說,一邊從口袋中掏出精美的煙盒扔到山溪中,並口說一聯:

煙人水上去,詩自腹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