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植物元老—菌藻植物(1 / 1)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植物是細菌和藍藻等原核生物,它們是植物的祖先,時間大約距今35~33億年前。

1.菌類植物

我們知道,菌類植物是“元老級”的植物,古代西伯利亞還有個傳說稱“菌類是森林的孩子”。它們是個龐大的家族,現在已知的菌類大約有12萬種,不過,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菌類永遠不會有一個精確的數字,因為,每次對一個國家的科學探險都能發現新的菌種。

菌類植物分為細菌、黏菌和真菌三個門,它們的生活環境比較廣泛,在水、空氣、土壤以至動、植物的身體內均可生存,可謂“四海為家”。菌類植物體有單細胞或絲狀體,形態萬千,而其中有些要借助高倍顯微鏡才能看見它們的麵目。它們絕大多數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生活方式是異養的,一般是營“寄生”或“腐生”生活,生殖方式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

自然界的生物可謂形形色色、種類繁多,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進行新陳代謝,即它們不僅能取其所需,還能棄其所餘,製造大量廢物。因此我們可以想象,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生物開始新生命,同時也有數以萬計的生物在死亡;有無數的枯枝落葉和大量的動物排泄物在堆積。那麼,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地球豈不就被生物的“垃圾”所覆蓋了嗎?其實不然,因為自然界中有許多“清潔員”,而在這個清潔隊伍中,幹得最出色的非細菌和真菌莫屬。那麼,細菌和真菌是怎樣清潔大自然的呢?它們不進行光合作用,不將無機物製造成有機物,相反,它們最大的本領,就是把死亡了的複雜有機體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這一過程,就是它們清除大自然中“垃圾”的過程,也是自然界物質循環的過程,因此菌類植物為大自然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菌類和人類的關係也極為密切,許多種類可食用或醫用,例如,利用酵母製美味麵包和釀造美酒,從黴菌中提取藥物,如青黴素等。食用菌的營養價值極高—高蛋白、無膽固醇、低脂肪、多膳食纖維、多氨基酸,多維生素等,達到了植物性食品的頂峰,被稱為“上帝食品”。但也有些菌類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如引起人和動植物致病,引起食物、衣物的腐爛黴變等。

2.藻類植物

藻類植物和菌類植物堪稱一對“難兄難弟”,因為它們都是植物界中一群最原始的低等類群,從35億年前開始就有它們的身影了,在植物學上常把藻類植物稱為原植體植物。藻類植物約有3萬種,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大多數生活於淡水或海水中,少數者則生活於潮濕的土壤、樹皮、石頭和花盆壁上。在水中生活的藻類,有些可在100米深的海底生活,有些能在零下數十攝氏度的南、北極或終年積雪的高山上生活,而有些能在高達85℃的溫泉中生活,總之,它們的適應能力讓人佩服!

藻類植物的植物體構造非常簡單。它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分化,看上去“渾然一體”。多為單細胞、多細胞群體、絲狀體、葉狀體和枝狀體等,僅少數者具有組織分化和類似根、莖、葉的構造。常見單細胞的藻類有小球藻、衣藻等;多細胞呈絲狀的藻類有水綿、剛毛藻等;多細胞呈葉狀的藻類有海帶、昆布等。藻類的植物體通常較小,小者隻有在顯微鏡下方可“看清廬山真麵目”,但也有大的,如生長在太平洋中的巨藻,長可達60米以上!可謂“兩極分化嚴重”。

藻類植物的細胞內具有葉綠素、胡蘿卜素、葉黃素,此外還含有如藻藍素、藻紅素等,因此,不同種類的藻體各有特色。由於藻類含有葉綠素等光合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是自養方式,故稱自養植物,這一點可是和菌類植物大大不同的。

藻類生殖一般分為有性和無性兩種。無性生殖產生孢子,孢子不需結合,一個孢子可長成一個新個體。有性生殖產生配子,一般情況下,配子必須結合成為合子後,再由合子萌發長成新個體,或由合子產生孢子長成新個體。配子有卵和精子,卵和精子的結合叫受精,受精卵即是形成的合子。藻類的合子不在性器官內發育為多細胞的胚,而是直接形成新個體,故藻類植物是無胚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