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沒有靈魂的東西,理想毫無用處。
4
對於一切有靈魂生活的人來說,精神的獨立價值和神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是無法證明也不需證明的公理。
5
聖徒是激進的理想主義者,智者是溫和的理想主義者。
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一個尋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義者會轉而尋求智慧的救助,於是成為智者。
6
我們永遠隻能生活在現在,要偉大就現在偉大,要超脫就現在超脫,要快樂就現在快樂。總之,如果你心目中有了一種生活的理想,那麼,你應該現在就來實現它。倘若你隻是想象將來有一天能夠偉大、超脫或快樂,而現在卻總是委瑣、鑽營、苦惱,則我敢斷定你永遠不會有偉大、超脫、快樂的一天。作為一種生活態度,理想是現在進行時的,而不是將來時的。
7
“善”有兩層意思。一是指個人的善,即個人道德上、人格上、精神上的提高和完善。另一是指社會的善,即社會的進步和公正。這兩方麵都牽涉到理想和價值標準的問題。“善”的個人是好人,“善”的社會是好社會,可是好人和好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對於個人來說,理想的人性模式是怎樣的,怎樣度過一生才最有意義?對於社會來說,如何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公正,社會進步的目標究竟是什麼?這些問題並無現成的一成不變的答案,需要每個人和每一代人進行獨立的探索。我們隻能確定一點,就是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都要有理想,並且為實現理想而努力。沒有理想,個人便是墮落的個人,社會便是腐敗的社會。
心靈也是一種現實
1
人同時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中。內心世界也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或者,反過來說也一樣:外部世界也是一個虛幻的世界。
2
對於不同的人,世界呈現不同的麵貌。在精神貧乏者眼裏,世界也是貧乏的。世界的豐富的美是依每個人心靈豐富的程度而開放的。
對於音盲來說,貝多芬等於不存在。對於畫盲來說,畢加索等於不存在。對於隻讀流行小報的人來說,從荷馬到海明威的整個文學寶庫等於不存在。對於終年在名利場上奔忙的人來說,大自然的美等於不存在。
3
一個經常在閱讀和沉思中與古今哲人文豪傾心交談的人,與一個隻讀明星逸聞和凶殺故事的人,他們生活在多麼不同的世界上!
4
肉體需要有它的極限,超於此上的都是精神需要。奢侈,揮霍,排場,虛榮,這些都不是直接的肉體享受,而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當然是比較低級的滿足。一個人在肉體需要得到了滿足的基礎上,他的剩餘精力必然要投向對精神需要的追求,而精神需要有高低之分,由此分出了人的靈魂和生命質量的優劣。
5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在物質上的貧富,社會方麵的境遇,是內在的精神素質把人分出了偉大和渺小,優秀和平庸。
6
說到底,在這世界上,誰的經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靈曆程的懸殊才在人與人之間鋪下了鴻溝。
7
對於一顆善於感受和思考的靈魂來說,世上並無完全沒有意義的生活,任何一種經曆都可以轉化為內在的財富。而且,這是最可靠的財富,因為正如一位詩人所說:“你所經曆的,世間沒有力量能從你那裏奪走。”
8
心靈的財富也是積累而成的。一個人酷愛精神的勞作和積聚,不斷產生、搜集、貯藏點滴的感受,日積月累,就在他的內心中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寶庫,造就了一顆豐富的靈魂。在他麵前,那些精神懶漢相比之下終於形同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