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乞丐?可是精神的財富是可以乞討而得的麼,哪怕擁有者願意施舍?何況,物質上愈是貧窮的人就愈知道金錢的價值,認識精神財富的價值卻需要精神的眼睛,而精神貧乏的人必定也在精神整體上發育不良,他的精神眼睛是盲的,甚至連乞討的願望也沒有。物質上的貧富差別顯而易見,於是窮人起而反抗,並且把帶頭揭露此種差別的人視為英雄和救星。可是,精神上的貧富差別唯有富者看得分明,倘若他直言不諱地揭露此種差別,就會被視為罪人,寬容一點吧,便是狂人和瘋子。
物質上的貧富差別,受害者是窮人,他受肉體凍餒之苦。精神上的貧富差別,受害者是富人,他受精神孤獨之苦。
9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人們往往把這裏的報應理解得非常實際,似乎善報即世俗的福和樂,惡報即世俗的禍和苦。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善人遭禍受災或惡人升官發財的事情決不罕見,於是一些人就大惑不解,斥之為謊言,另一些人則為了自我安慰,便把報應的實現推遲到死後。其實,這句話隻有按照真正的宗教精神來理解才是真理,而按照真正的宗教精神,報應並不在天國或來世,當然更不是世俗性質的苦樂。真正的報應就在現世,這就是:對於善者和惡者來說,由於內在精神品質的不同,即使相同的外在遭遇也具有迥然不同的意義。善者並不因為他的善而能免受人世之苦難,但能因此使苦難具有一種證實、洗禮、淨化的精神價值,就像惡者因其惡而使降臨在他們頭上的苦難具有一種詛咒、浩劫、毀滅的懲罰性質一樣。善者播下的是精神的種子,收獲的也是精神的果實。如果他真的是善者,難道他還會指望別樣的收獲嗎?
夢並不虛幻
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真實的故事——
在巴黎,有一個名叫夏米的老清潔工,他曾經替朋友撫育過一個小姑娘。為了給小姑娘解悶,他常常講故事給她聽,其中講了一個金薔薇的故事。他告訴她,金薔薇能使人幸福。後來,這個名叫蘇珊娜的小姑娘離開了他,並且長大了。有一天,他們偶然相遇。蘇珊娜生活得並不幸福。她含淚說∶“要是有人送我一朵金薔薇就好了。”從此以後,夏米就把每天在首飾坊裏清掃到的灰塵搜集起來,從中篩選金粉,決心把它們打成一朵金薔薇。金薔薇打好了,可是,這時他聽說,蘇珊娜已經遠走美國,不知去向。不久後,人們發現,夏米悄悄地死去了,在他的枕頭下放著用皺巴巴的藍色發帶包劄的金薔薇,散發出一股老鼠的氣味。
送給蘇珊娜一朵金薔薇,這是夏米的一個夢想。使我們感到惋惜的是,他終於未能實現這個夢想。也許有人會說∶早知如此,他就不必年複一年徒勞地篩選金粉了。可是,我倒覺得,即使夏米的夢想毫無結果,這寄托了他的善良和溫情的夢想本身已經足夠美好,給他單調的生活增添了一種意義,把他同那些沒有任何夢想的普通清潔工區分開來了。
說到夢想,我發現和許多大人真是講不通。他們總是這樣提問題∶夢想到底有什麼用?在他們看來,一樣東西,隻要不能吃,不能穿,不能賣錢,就是沒有用。他們比起一則童話故事裏的小王子可差遠了,這位小王子從一顆外星落在地球的一片沙漠上,感到渴了,尋找著一口水井。他一邊尋找,一邊覺得沙漠非常美麗,明白了一個道理∶“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著一口水井。”沙漠中的水井是看不見的,我們也許能找到,也許找不到。可是,正是對看不見的東西的夢想驅使我們去尋找,去追求,在看得見的事物裏發現隱秘的意義,從而覺得我們周圍的世界無比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