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4)(3 / 3)

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

常有人問我: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問題,豈不可以活得快樂一些?

我想用英國哲學家約翰·穆勒的話來回答: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滿足的傻瓜幸福。

人和豬的區別就在於,人有靈魂,豬沒有靈魂。蘇格拉底和傻瓜的區別就在於,蘇格拉底的靈魂醒著,傻瓜的靈魂昏睡著。靈魂生活開始於不滿足。不滿足什麼?不滿足於像動物那樣活著。正是在這不滿足之中,人展開了對意義的尋求,創造了豐富的精神世界。

中國古話說:知足長樂。這也對。智者的特點正在於,在物質生活上很容易知足,卻又絕對不滿足於僅僅過物質生活。相反,正如伊壁鳩魯所說,凡不能滿足於少量物資的人,再多的物質也不會使他們滿足。

那麼,何以見得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幸福呢?穆勒說,因為前者的快樂更豐富,但惟有兼知兩者的人才能做出判斷。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頭滿足的豬,跟你說了也白說。我不是罵任何人,因為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藏著一個不滿足的蘇格拉底。

愛國的平常心

——答《父母》雜誌

1、您認為,我們幾千年文化中最值得傳承的是什麼?

儒家思想中,我最讚賞的是對個人道德修養和操守的重視,把自我完善看作人生最高目標。做一個好人,這本身就是價值,就是目的,至於別人是否知道,會不會表揚你,在社會上能否得到好報,都不重要。另外,儒家看重家庭和親情,如果剔除了宗法等級觀念,在現代生活中也能起好作用。道家思想中,我最讚賞的是對個人精神自由的重視,把自我實現看作人生最高目標。人活在世上,要超脫功利和習俗,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在現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裏,這尤其可貴。

2、您認為孩子最應該知道的關於中國的概念是什麼?

一個我們祖祖輩輩繁衍和生長的地方,一個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走到哪裏,我的身體裏總是流著中國人的血。無論到什麼時候,我的子子孫孫的身體裏永遠流著中國人的血。總之,是民族的概念,血緣的概念。這是最本質的東西,製度會變,意識形態會變,這個東西不會變。

3、您認為孩子最需要知道的曆史人物和事件有哪些?(5個以內就好)

孔子(中國主流文化傳統的奠基人),莊子(中國最智慧的哲學家),秦始皇(中國曆史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家),玄奘(中國最認真的學者和信仰者),蘇軾(中國最有才情、最可愛的文學家)。

4、您會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了解中國?

閱讀和旅行。根據年齡和理解力,推薦合適的古典作品,不讓她背誦,而是和她討論和交流。假期帶她去旅遊,多走一些地方,不必名山大川,國界之內哪裏不是中國。

5、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強調愛國的意義是什麼?

要有平常心,我認為不必刻意強調愛國。過去我們在大國心態和弱國心態的雙重支配下,自大又自卑,排外又媚外,出盡了洋相,也吃夠了苦頭。今天仍有相當多的青年,一麵高喊過激的愛國口號,一麵費盡力氣要出國定居,這應該怪不當的引導。做人要自愛自尊,作為民族也如此,而自大和自卑都是自尊的反麵。兩極相通,狹隘民族主義是很容易變成民族虛無主義的。正是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更應該、也更有條件用全球的、人類的眼光來看中國,更好地辨別中國文化的精華和糟粕,認識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從而建設一個更偉大的中國。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