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恐怖的水(4)(1 / 3)

海灘上的災難

2004年12月26日星期天早上,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金奈附近的馬裏納海灘上,人聲鼎沸,人流如織,叫賣聲、討價還價聲響徹海灘。一個年輕的女漁民正在和小販交易,當她魚把遞到小販手中,伸手準備接錢時,麵對大海的她突然吃驚地張大了嘴巴,連錢也忘了接。

小販遲疑地回過頭,這時他看到了一幕奇怪的景象:眼前的大海突然消失了,海水不知去了哪裏,裸露的海灘上,許多魚蝦在拚命掙紮、跳躍。

這時,所有來早市交易的人們,都看到了這一怪異的現象。

大家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莫名其妙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

不一會兒,天邊突然泛起一道白線,海水咆哮著撲了過來,海浪把巨大的石頭卷起來,並把成噸的海魚拋到岸上。許多漁船在海浪的撲打下出現了破損,有的甚至被掀翻了。

“趕快跑啊!”眼看海水撲到了海灘上,大家紛紛跑到高地上避難。

可是幾分鍾後,海浪不再咆哮,海麵又平靜下來。巨大的海浪退去後,許多漁民紛紛跑到海邊去檢查自家的漁船。

就在這時,天邊響起了“轟隆隆”的巨大響聲,像巨雷轟響,又像是幾千輛坦克同時開動。人們正在驚疑不定時,幾層樓高的海浪撲湧過來。“那一瞬間,大海像突然間站立起來,一下撲到了我們麵前。”死裏逃生的人們這樣描述當時的可怕情景。

海浪橫掃了整個海灘,在海灘上進行買賣的人們,十有八九被海浪吞噬。海水還漫過馬裏納海灘,撲進金奈城中,掀起兩三層樓高的波浪。

海浪消退時,帶走了所有的一切。這一天成了漁民們的黑色星期天,許多人連屍體都未留下。

大海為何“發怒”

看到這裏,你可能已經知道了吧:上麵所講的,就是2004年12月26日發生的印度洋海嘯慘劇。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颶風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這其中,以地震引起的海嘯最為可怕:當海底發生地震時,震波的動力引起海水劇烈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並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海嘯發生時掀起的驚濤駭浪,高度可達十幾米甚至幾十米,形成一道無比恐怖的水牆。這堵水牆可以推進至幾千千米,它一旦到達岸邊,就會衝上陸地,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回過頭來看印度洋海嘯發生的原因:當天淩晨,印度洋底發生了9級大地震,強大的震波猛烈撞擊海水,形成了一係列令人恐懼的驚濤駭浪。幾個小時內,印度洋沿岸的印尼、斯裏蘭卡、泰國、印度、緬甸、馬來西亞等12個國家先後遭到海嘯襲擊,甚至遙遠的東非索馬裏和坦桑尼亞,也受到了巨大海浪的衝擊。據統計,這次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造成近30萬人死亡,遭受海嘯的國家,旅遊業和漁業被重創,這是世界近200多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也是世界災難史上最為悲壯的一次。

不得不防的惡魔

作為地震最大的海上“幫凶”,海嘯還嚴重威脅著一些島國的生存。如在印度洋的這次海嘯中,群島國家馬爾代夫就被“驚嚇”不輕:該國至少有42個島嶼在此次的大海嘯中遭到滅頂之災,117人死亡和失蹤。當時的該國總統加堯姆介紹,馬爾代夫擁有1192座珊瑚礁島,但平均海拔僅1米左右,因此“隻要海水升高1米,馬爾代夫就會被淹沒了”。為躲避此次海嘯,該國不得不從遭受襲擊的島嶼疏散群眾,致使1.2萬人流離失所。

除了這次慘烈的印度洋海嘯外,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海嘯,發生於2011年3月11日,日本裏氏9.0級地震引發了約10米高的海嘯。滔天巨浪鋪天蓋地席卷而來,肆無忌憚地衝上海灘,造成了巨大災難,其中日本東北部的宮城、岩手、福島三縣損失最為慘重。截至當地時間25日,這次特大地震及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萬人。

海嘯如此可怕,我們該如何防範海嘯呢?一般來說,受台風和低氣壓的影響,海麵上也會掀起高達數米的巨浪,但浪的寬度並不大,因此衝擊岸邊的水量有限。而地震引起的海嘯寬幅達數百千米,這種千軍萬馬式的強大水陣破壞力十分驚人。

2米高的海嘯,便可使木製房屋瞬間遭到毀壞;如果海嘯浪高20米以上,鋼筋水泥建築物也會被摧毀。專家研究認為:地震處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若地震處水深為5000米,海嘯移動每小時可達800千米,和飛機速度差不多;水深10米,時速則放慢為40千米。

專家指出,海嘯的一個標誌是地震,雖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會引起海嘯,但仍應引起高度警惕。那些住在海岸線附近的人們,一旦發現發生地震,就應迅速離開海岸,撤離到高處避險。另外,岸邊海水的不正常增高或降低,往往預兆著海嘯到來,此時要特別警惕。專家同時指出:由於海嘯在遙遠的海麵移動時不引人注意,而高速接近海岸時突然形成巨大的水牆,所以人們發現時往往避之不及,因此,人類要加強海嘯規律特點研究,建立預警和緊急救援機製,避免這一地震“幫凶”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