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五彩的水(3)(1 / 2)

也有傳說認為,紅石灘的石頭是觀世音菩薩撒落的。

據說,有一年海螺溝遭遇了一場特大瘟疫,村民們被疫病所困,無法下地幹活,更有不少老弱病殘者被奪去生命。眼見人間遭此大難,觀世音菩薩心懷慈悲,不遠萬裏,專程從南海趕到海螺溝施法解救村民。菩薩駕起祥雲,將一顆顆紅色小石子從空中撒落下來。石子所到之處,瘟疫解除,人間重又恢複了勃勃生機。而那些小石子落到地麵後,很快變成了一塊塊大小不一的紅石頭。在這些紅石的保護下,周圍村莊再也沒有遭受過瘟疫的困擾。

在藏傳佛教中也認為紅石是菩薩撒落下來的:農曆每月25日,在菩薩集會的日子裏,“空行勇父”和“空行母”兩位菩薩都要在海螺溝上空撒一種名為“聖德拉”的紅色東西,以護佑當地民眾,“聖德拉”落地即化為鮮豔的紅石。

紅色是一種藻類植物?

近年來,紅石灘的奇異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來到這裏,試圖揭開紅石之謎。有植物學家指出,石頭上的紅色是因為紅色蘚類生物在石頭上生長而形成的;生物學家則認為紅色是一種低等生物生長在石頭上形成;而地質學家認為,紅色是這裏的石塊因特殊地形及氣候原因,導致某種礦物含量過高而形成。

到底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呢?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到這裏考察後,發現石頭上的紅色物質,其實是一種極稀有的藻類植物。這是一種地衣複合體,它們在適宜的濕度、溫度等氣候條件下,就會在岩石的表麵自然生長。專家們還發現,紅石上的生命體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它們在不同的季節和天氣情況下生長速度各不相同,因而紅石的色澤深淺也不相同,也正因為如此,紅石灘的石頭總有無窮無盡的絢麗色彩,一年四季都能構成不同的美妙畫卷。

不過,這種藻類植物為何隻在紅石灘方圓百米的範圍內生長,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紅色的大海

如果你的麵前有一張世界地圖,估計你會被一個狹長的海域吸引,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把長長的寶劍。這把“寶劍”把阿拉伯半島和非洲大陸劈開,形成了一個叫“紅海”的海域。

紅海,真的是紅色的海嗎?

紅色的海域

紅海的長度約2100千米,最寬的地方有306千米,總麵積約45萬平方千米。它的北端通過蘇伊士運河與地中海相通,南端則通過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通。

乘坐輪船,從阿拉伯海經亞丁灣進入紅海海域。站在甲板上了望,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海水的顏色在慢慢發生變化:碧藍色的海水,逐漸變成了紅褐色,特別是近海一帶的地方,海水紅得十分鮮豔,眼前的大海仿佛變了一個模樣,成了令人恐怖的血海。繼續前行,當夕陽西下時,如血的落日餘暉暈染在海麵上,此時的紅海更是成為紅色的世界:天空是紅的,海水是紅的,就連海岸邊也成了紅彤彤一片,看上去顯得壯觀而美麗。

紅海的海水為什麼是紅色的呢?如果放下一隻吊桶,從海裏打上一桶海水來,你會發現:麵前的紅水裏有些絲狀和葉狀的物質,如果把這些物質過濾掉,海水便不再是紅色的了。原來,海水之所以變紅,就是因為裏麵含有大量的這種物質。這種物質,就是生長在海裏的一種藻類——紅藻。紅藻絕大部分生長在海裏,它們的身體內除了含有葉綠素外,還包含有藻紅素和藻藍素,所以紅藻經常呈現為紅色或藍色。

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弄清紅海海水的秘密了:紅海的表層海水中生長著紅藻,當紅藻大量繁殖時,紅藻及其新生的“孩子”們便會聚集在一起,從而使得整個海水變成了紅褐色。有的時候,天空、海岸都被紅藻們映得紅豔豔的,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人們把這個狹長的海域取名為“紅海”。

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

紅海是一個風光旖旎,令人向往的地方:每年熱風吹來時,候鳥們似乎接到了命令,一起飛到了這裏,海畔很快成為鳥兒的天堂。在它們為爭奪地盤吵鬧不休的時候,世界各地的遊人也到這裏度假來了:白色的沙灘上,隨處可以看到曬日光浴的人們;一些古老的海灣,成了釣魚愛好者下鉤的最佳地點;潛遊的遊客,正在水下探尋著各式各樣的珊瑚礁。

紅海最美的地方是海底。在數百米深的海底世界裏,各種顏色豔麗的魚遊來遊去,黃貂魚、海鱔、章魚、魷魚、獅子魚、梭魚和烏龜等海洋動物也在海底遊弋。此外,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罕見海底生物也生活在這裏。有一位叫尤祖魯·馬蘇達的攝影師就在海底拍攝到了罕見的月亮水母照片。這些月亮水母直徑20~25厘米,外形十分漂亮,並且不蜇人,馬蘇達和它們一起共遊了2個小時。他說:“這種水母看上去就像單個細胞,它們擁有指引飄動生活方式的潛意識智力。我還了解到它們為幼魚提供避難所。